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和菜籽沟村

2023-08-11 21:58:1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8月11日上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新疆作家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奖。

  作为新疆第一位获得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的作家, 身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的刘亮程说,感谢新疆这片土地,他在此生活了60多年,深受新疆丰富文化生活的滋养。

  种过地,放过羊,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刘亮程几乎所有的文字,都与他所生活过的乡村有关。记者曾前往他的定居地——菜籽沟村,拜访过这位被誉为“乡村哲学家”和“20世纪中国最后的散文家”的乡土文学作家。盛名之下的他,近10年来,选择在这里建书院,以书会友,继续书写他笔下的风物人情。

mmexport57d0b195cb23357f60c155be45864036_1691727008532

刘亮程 资料图

  菜籽沟村在哪?

  每日清晨,东天山脚下的菜籽沟村,刘亮程总会从木垒书院门前树梢上的鸟鸣声中醒来。

  菜籽沟村地处木垒县城西南部山区,距乌鲁木齐200多公里。村落保留从清代到上个世纪80年代前的拔廊房民居形制和传统村落形态。

  刘亮程与菜籽沟村的相遇缘于一次采风。当时,这里有一百多户村民,多数是老年人;许多房子闲置,带院子的房子很便宜就转手易人 ;不久,买去的人拆了房子卖木头……

  “那些曾经安顿过我们祖先的精神和身体的乡村,依然能安顿我的心灵,所以不能让它们丢失。”恰巧那时,村里一个废弃的老学校正在拍卖,他当场买下,“木垒书院”由此诞生。

  这次偶然的发现,唤醒了一个传统村庄的新生之旅。

  刘亮程决定以己之力“留住”菜籽沟,在此打造艺术家村落,让枯树发新枝,这个想法得到了木垒县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投资对菜籽沟村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提升,完善基础设施,修缮村民的拔廊房,建设了国学讲堂、乡村美术馆等设施,这里成为了当时远近闻名的“艺术家村落”。

  村里的几十个空院落按市价,与村民签署了70年的经营协议。很快,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画家王刚等先后在这里成立了“平凹书屋”“王刚画室”等。随后,有近30位疆内外的作家、书画家陆续进驻,在这里或建工作室,或旅居创作。

  “我们改造书院老房子,尽量雇请村民。”刘亮程说,书院甚至还在冬闲时开办培训班,给村民上课,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老房子做民宿,悄然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观念……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

  写在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散文集里的这段话,似乎也是对菜籽沟村变迁的注解。

IMG_20200415_135836

刘亮程在乡村小路上。资料图

  在文字中找到“故乡”

  刘亮程出生于沙湾一个偏僻小村庄,通过街坊四邻之间相互借阅,他读了四大名著、《隋唐演义》《海上花列传》……很多时候,一本书传到他手里只剩中间的数十页,但却培养了他的想象力,也开启了他认知世界的大门。

  上世纪80年代,他每年从乡下来一两趟乌鲁木齐,从书店带一些书籍回去,那时他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刘亮程终于走出村庄,又用了近10年回望自己出生的村庄,提笔写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轰动了整个中国文坛,打破了大家对新疆沙漠无边、戈壁连天的传统印象。这本书一版再版,每年的销量都能有十万册左右。

  刘亮程感觉,菜籽沟村就像《一个人的村庄》在地上的再现,唤起了他记忆之中的乡村生活。

  或许,他其实并未离开过,而是在从前的乡土之上构建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诗意村庄:这里草木葱茏或者荒芜,风一场一场地刮过,鸡鸣狗吠,戴着草帽的刘亮程每天在村子里“不问劳作”地闲转,吃着村子里种的麦子磨的面,就着自己种的菜,喝着清粥与小酒,又接连完成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小说《捎话》和谈话录《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以及刚刚获奖的《本巴》。

  刘亮程很喜欢这个自己选作“终老之地”的村庄,“这里遍地都是我熟悉的东西:榆树、白杨树、杏树、沙枣树……我一出生闻到的就是沙枣花香,现在每个春天都能闻到。尽管这里离我出生的村庄有一千里远,但这些树木和树上的鸟儿是一样的,甚至刮的风都是一样的。”

mmexportab6d8e5cc07bb579849f9eea4d4f9513_1691733627399_edit_610550713705273

村里的一家客栈。资料图

  变成一群人的村庄

  在木垒书院,刘亮程时常带着客人漫步在村庄和山坡,边走边谈,不时停下来看看胡杨树,或者低下身,揪一把苜蓿或者蒲公英放在嘴里尝尝。

  刘亮程一天的时间表大概是这样的:早上起来,精力比较旺盛,就写作;中午2点吃饭,3点午休,睡到5点,起来干两个小时的农活。书院常有几个年轻的志愿者,多半是大学生或文学爱好者,从其他地方过来,与他一起耕读。

  木垒书院里设有文庙、藏书阁、教室、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设施,并有带后花园的精美标准间,供游客旅游学习、静养身心。7月23日,这里举办了第三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

  这项乡村文学艺术奖是于2015年由刘亮程发起、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支持设立,被誉为中国最接地气的文学艺术奖。这个奖项的设立,旨在奖励对中国乡村文学、乡村音乐、乡村绘画和乡村建筑设计作出杰出贡献人士。

  今年6月17日,刘亮程文学馆在菜籽沟村正式开馆。这是集文学成就系统展现与著作文物馆藏于一体的展馆,也是新疆首家文学主题展馆。这里从“一个人的村庄”,成为了“一群人的村庄”。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范国斌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