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教授王敏:《本巴》是时间美学与民间伦理的创新表达
2023-08-12 10:17:5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对刘亮程辛勤努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才华的肯定。通过这份奖项,刘亮程向他的读者们展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对家园的回护以及对时间主题一以贯之的反思。”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敏说。
《本巴》是新疆作家首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力作。王敏认为,在这部作品中,刘亮程再现了写作散文《一个人的村庄》以来便具有的独特的“时间美学”,他以充满童心的审美“扼”住了时间的现实进程,表达了一种时间的空缺经验。对他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文体,时间总能从描写的对象变成一种珍贵的指向“家园意识”的资源,从而有了被珍视、分享乃至引发共情的价值。
王敏近照。本人供图
在王敏看来,《本巴》中也凝结了刘亮程在新疆生活多年,对诸多民间伦理智慧的积累、反刍与升华。“这些鲜活的、生机勃勃的、通达乐活的伦理思想的体悟,借由对史诗《江格尔》的重述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也展现出他用长篇小说‘重启民间’的文学抱负。”王敏说,才华以外,与之相匹配的是作家个人磅礴的经验积累、别具一格的文学抱负、安居一隅的写作、扎实刻苦的观察与对所要描摹生活的领悟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
继散文《龟兹物语》《与101位女作家的私人约会》以及《巴扎志》后,身为作家和文化学者,王敏近几年在写作上让位于一些单篇论文和评论文章的撰写。“作品沉潜蛰伏不够,在转换文体驾驭长篇时,对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学语汇风格锤炼不够。”与刘亮程等大师同行一程,得以烛照前路,王敏直呼“幸之”,“对我们这些爱好写作的人而言,需要更努力、更有韧性、更具才华地以擅长的文体,写出感动我们的那些‘真的熟稔’的生活中的瞬间和思想智慧。”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