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丨弓在手箭在心
2023-10-29 12:33:1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牛筋是制作弓体的重要材料,取自牛腿部分。”10月25日,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文化小镇,记者走进伊陈永的工作室。他兴致勃勃地举起一张传统弓箭,解释它的组成,还展示了搭弓射箭的技法。
伊陈永为学生讲解传统弓箭制作技艺。受访者供图
他取出一支精美的角弓,从箭筒内抽出一支带着褐色羽毛的箭,走到距离草靶20米远的位置说:“射以观德,射手的精气神很重要,形态端庄,心志专注,起弓要缓慢而庄重,释箭时需要保持冷静从容。” 他左手推弓,右手搭箭,大拇指戴上传统扳指轻扣箭尾,然后将箭拉入弓弦的弓口,眼睛注视着远处的目标,眨眼间,右手松开了弓弦,箭飞速穿过红心。
今年54岁的伊陈永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锡伯族传统弓箭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多年来,他跟随父亲,也是这一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伊春光,潜心研究制作技艺。他还收集各类弓与箭及相关实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长期致力于弘扬传统射艺文化和推广传统射箭运动,“我的一生与弓箭为伴。”
伊陈永(左一)与伊春光共同制作传统弓箭。受访者供图
“传统弓按照结构材料大致可分为单体弓、复合弓、筋角复合弓等。筋角弓是以角、竹、木、筋、胶等主材,漆、革、棉等辅材制成的弓。我所传承的技艺是使用传统材质的角弓制作技艺。”伊陈永在谈及弓箭时滔滔不绝。弓箭出现在众多神话故事中,如后羿射日、《山海经》中对黄帝使用弓箭的记载,突显了弓箭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国画作品中也反映弓箭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如明代《出警入跸图》中描绘的小稍弓。
“我生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这里被誉为‘中国箭乡’。少年时期,受父亲及戍边故事影响,我对传统弓箭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1990年我正式随父学习弓箭制作技艺。”伊陈永坚信古人制作弓箭的智慧,春选角、夏砸筋、秋制胎、冬养弓,制弓箭步步都遵循着四季轮回的规律,“这项工艺不能心急,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任务,手工制作过程涉及上百道工序。”
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主要分为弓、箭、辅料制作三部分。伊陈永介绍,制弓的步骤包括制作弓胎、角面、弓筋、弓梢、整合弓身、弓体修身、制作弓弦等,每个步骤又有颇多细节。箭的制作需刮创箭杆、造箭筒等。辅料的制作是指弓袋、箭袋、扳指、护臂等。
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是对弓进行矫正,这一步直接影响着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弓箭前期制作需打磨材料、等待风干、制作毛坯、拼接等多个步骤,经过多个季节的反复工作才能完成。伊陈永说:“春天到夏天只是对弓进行校正,而且不止一次。”矫正弓体是以农历六月为分水岭,之前是预防,之后是补救,同时还要进行粘垫、贴花、上亮油等工作。
“弓箭制作顺序是先弓后箭,弓箭不分家,制作弓所使用的材料也适用于箭的制作。然而,很多人容易忽略箭的重要性。”伊陈永说,传统箭杆设计并非简单的笔直形状,而是采用一种精心设计的流线形状,“这个流线型设计理念与现代弓箭设计相似,有助于减小空气阻力,从而提高箭矢的飞行速度。”此外,不同种类的木材具有不同的密度,因此箭杆的重量也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弓箭的射击效果。
良器助人,善用为本。对伊陈永来说,恢复和传承古老的制作技艺,不仅是为了工艺本身,更是让传统射箭运动和射艺文化得以传承发扬。他和父亲先后创办锡力旦弓箭制作社、乌鲁木齐锡力旦民族传统科技文化研究中心、新疆锡力旦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研究推广机构。2012年起,他们的企业陆续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新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伊陈永说:“我们希望借此让更多人参与到弓箭运动中来,使这门古老技艺焕发活力,继续熠熠生辉。”
伊陈永在工作室制作传统弓箭。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摄
伊陈永在工作室制作传统弓箭。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摄
伊陈永先后培养7名徒弟,还有30多名学员。他们的学习任务不仅包括学习弓箭制作技艺,还需掌握射艺。徒弟马晓龙已专心学习弓箭制作一年,“师父经常教导我们,做弓箭最重要的是耐心,我的目标是争取明年,用自己制作的弓箭射箭。”
此外,伊陈永还积极将传统弓箭文化推广至景区与校园中。他表示,每年都有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工作室研学之旅,学生们对传统弓箭背后的文化知识充满兴趣。
“我计划在乌鲁木齐市筹建中华传统射艺文化博览园,成为集非遗文化体验、传统竞技体育、社会科学普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传统射艺文化体验园和研学平台。以中华传统弓箭为载体,展示更为详尽的弓箭历史。”伊陈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