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腰衣:古代居民高超织造工艺的重要佐证

2023-11-10 18:50:36    来源: 天山网

  11月4日上午,虽刚刚开门迎客,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大厅内已人来人往。在展馆里,游客们在一件件精美的织锦文物前仔细观看,不时停下小声讨论。从小河墓地出土的毛织腰衣、毡帽、短靴等文物里,依旧能领略到那时人们的穿衣潮流。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疆考古人员在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土了大量毛布缝制的服饰斗篷、腰衣、皮靴、毡帽,构成了罗布泊人的主要服装。

  小河墓地出土的女式腰衣。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出土于小河墓地的25件毛织腰衣,在沙漠中沉睡了数千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历时一年,终于让它们重现昔日“容颜”,并向人们再现了小河人独特的审美文化。

  这批腰衣是人们了解新疆史前社会生活难得的实物资料,同时又是史前古代居民毛纺织技术的重要佐证。

  25件毛织腰衣中,有11件女性腰衣、8件男性腰衣,另有6件腰衣残片,其中,女式腰衣像今天人们穿的流苏短裙,男性腰衣似装饰腰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修复的腰衣来看,3500年前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匮乏,可用的服饰材料少之又少,但是,小河人已在使用羊毛捻线,并用捻出的线为自己编织腰衣、毛织斗篷等服饰,他们还会用西茜草等植物给毛织服饰染色。

  小河的腰衣主要有两种形制,一种为短裙样式,主要为女性干尸穿着;另一种为带式腰衣,是男性干尸穿着。

  小河墓地出土的女式腰衣。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研究人员结合考古资料还发现,小河腰衣根据死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还存在着款式和形制上的一些变化,有的腰衣比较简单,仅有基本形制,有的腰衣则增加了装饰元素,看上去较为华丽。

  这批腰衣中,有3件还使用了缂织工艺,据悉,这是国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缂织工艺。缂织工艺的基本特点:即两组经纬垂直交织的纱线,经线为同一色彩的纱线,始终连续并平行,而纬线则可一色或多种色彩与经线局部交织,形成图案。

  另据了解,缂织工艺制品也是迄今唯一无法用机器取代的织物。由于其工艺纷繁复杂,一天只能完成少量缂织制品,所以有“织中之圣”的美称。

  延伸阅读:

  缂丝织造起源于欧洲 在中国发扬光大

  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样入选国家非遗为众人熟知的云锦和宋锦,部分可用机器代替人工,相比之下,缂丝的全手工打造尤显珍贵。

  缂丝这项技艺虽在中国发扬光大,但最初并非起源于东方。

  新疆扎滚鲁克墓动物纹缂织羊毛带(汉—西晋)

  据专家考证,西方的缂织物最早出现在距今3000年前。中国技艺是以蚕丝缂织,而西方最早的缂织物是采用当地盛产的亚麻纤维作为原料。

  缂织技术传入中国,源于汉晋时期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缂毛工艺,已延续2000多年。1973年,在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缂丝腰带,据考古学家考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而更早的楼兰汉代遗址中曾出土的毛织物,也是采用“缂”法织成的,可见这种工艺历史之悠久。

  缂丝起源于何时,确切时间很难考证,但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中国汉魏时期就出现了。在蒙古出土的汉代“山石树”丝织的残片,它的织造方法“通经断纬”,与北京双塔出土的宋代缂丝“紫汤荷花”完全一样。

  所以说,缂丝最早起源于欧洲,这个工艺从遥远的埃及和两河流域来到中国,与丝绸相遇后,诞生了一门新的艺术,中国人将这项技艺发挥到极致。当时欧洲人只是用羊毛织毯,即现在的挂毯,每厘米放置2—3根经线,而中国人把这种织法发展得更为精细。

  阿斯塔那舞女俑缂丝腰带(唐代)

  缂丝工艺非常繁复,只用来做衣物,对古人来说是大材小用。作为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历史悠久的缂丝流行于隋唐,但繁盛时期是在宋代。

  宋人追求精神生活,宋代的绘画和书法都迎来了黄金时代,在缂丝的利用上也进行了创新,与书画艺术相结合,开创了以缂丝工艺织造卷轴绘画的新风尚。由于它更具艺术性,也得名“镂绘”。

  到了元代,缂丝艺术有所拓展,大量用于寺庙用品上和官员的官服上,并且简练豪放,与南宋的细腻柔美之风形成鲜明对比。明清时期,除了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

  精美的缂丝织品,为何名气不如刺绣?苏绣博物馆的专家对此有所解释。刺绣,是将彩线覆盖在底料上,有先有后,属于“锦上添花”。如果修改的话,可以用新线覆盖旧线,但缂丝织品的图案是由线到面同步进行的,一旦出错就不能修改。这更说明了缂丝技艺的难度之高,传承至今更属不易。

  缂丝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开始衰落,一度无人从事这一行业。新中国成立后,缂丝厂家主要集中在苏州、南通、杭州等地,主要为工艺品,国内很少将缂丝用于服装。

  在古今技艺碰撞而成的火花中,缂丝这项非遗技艺走进了现代生活。中国传统技艺,带着历史的尘埃,在当下依然闪耀着光芒。

  (编辑:王东升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天山网 石榴云 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纪洲 赵静 李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