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湮不灭 北庭访故城

2023-12-17 23:44:3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寒冬时节,北庭故城遗址主体被皑皑白雪覆盖,但依旧可见其恢宏的形态。

  “每当有外地客人来做客,我都会带他们到北庭故城遗址看一看,在这里工作的六年里,我愈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说。

  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的北庭故城遗址,核心区域占地1.5平方公里,分为一内一外、一大一小两重城,是我国唐至宋元时期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对古代西域的繁荣稳定及古丝绸之路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该遗址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IMG_20231022_170639

北庭故城遗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故城遗址 述说古丝路之繁荣

  郭物至今还记得和北庭故城的第一次相遇。

  2006年4月,为了配合建设西大寺(高昌回鹘佛寺)保护工程,他第一次来到北庭故城。“虽然遗址的内外城核心建筑都已消失,但看着四周城墙留下的断壁残垣,我仿佛找到了岑参送别武判官的‘东门’,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座古老而伟大的城市遗址。”郭物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代诗人岑参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描述的就是北庭的风景。”

  2016年,考古人员在北庭外城墙南门遗址发现了一枚唐代的开元通宝钱币,由此证明现有古城外城墙主体为唐代所建。数十年来,考古文博工作者在北庭故城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址及文物,印证着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畅通。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木萨尔县文物局对北庭故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勘探,此次发掘的面积是北庭故城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一次。郭物便是这次挖掘工作的领队。从2018年到2020年,他所带领的考古团队发掘了7000多平方米面积,故城遗址格局日渐清晰。

  “通过发掘内城门东侧城墙和探沟,清理出了上马道和内城北门外侧的护城壕,还出土莲花纹地砖、瓦当残片、陶器残片等文物。可以初步证明北庭故城是中央王朝通过庭州、北庭都护府为代表的机构统治西域150多年间不断建设完成的,大小两套城墙的变化反映了故城从庭州到北庭都护府、伊西北庭节度使的发展演变历史。高昌回鹘和蒙元时期基本沿用唐代北庭大的形制布局,仅做局部的修补和更改。”郭物说。

  2022年考古发掘又有了新进展——发现“悲田寺”。“它证明北庭故城核心区曾经有座悲田寺,这可能和武则天长安年间,开始创办悲田养病坊并在北庭都护府推广有关系。”郭物说,这说明,即使在西北边疆,这种“官督寺办”的社会救济福利机构还是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各个层面的有效管辖和治理。“今年,我们又完成了内城北门1号遗址的发掘,这是一座面积800平方米的建筑基址,从地面和墙体看,遗址经过修补,始建可能是高昌回鹘王国时期,沿用至元代的一处重要的官署遗址。”

IMG_20231022_182523

西大寺本体遗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多措并举 探寻文物保护新方式

  在北庭故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透过大屏幕可看到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实时变化。这套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测管理,自动提取相关数据,生成“健康体检表”。

  作为不可再生的土遗址,防范风化、干燥、雨蚀、霉变、起甲等病坏损害是保护工作不容忽视的关键点,文物保护人员可根据监测数据随时采取相应措施。“土遗址的保护是国际性难题,我们将不断探索运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遗址进行更全面的保护。”北庭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莉说。

  在保护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新疆北庭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80余人齐聚一堂,就如何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大遗址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北庭体系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等15个课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北庭学研究院先后出版《北庭史论集》《北庭钱币研究》《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等书籍,为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

  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一座南北跨度约97.5米、东西长65.3米、高24米的钢构展厅严密地包裹着恢宏的西大寺本体遗址,这座曾经在风雨中裸露的佛寺已被细致呵护。去年来到遗址,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杨传宇承担着它的讲解工作,这位新生代的历史研究员认为,他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封闭保护让西大寺遗址免受雨水冲刷、风吹日晒,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力度,遗址监测预警体系、遗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项目相继完成。”

IMG_20231022_191858

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活化利用 让文化接续传承

  拓印瓦当,用勾线笔临摹北庭壁画,观看专业人士修复古籍、陶器文物并亲手制作陶艺产品,通过互动魔法墙与历史人物面对面,在沉浸式体验厅里观看北庭传奇人物裴伷先娶妻……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里,丝路北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讲解员祖力比亚·阿巴拜克里和游客一同沉浸在与北庭故城浪漫鲜活的对话里。

  博物馆通过艺术造景墙、电子地图、互动投影、全息投影、VR展示、沉浸式影院等高科技手段,让观众更加形象地领略历代中央政权对安西、北庭等军政设施的建设、利用和维护,感受到从汉到唐时期,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开发建设、繁衍生息、交流交融的历史。“从转一圈就走,到逛完不想走,这是近两年观众来博物馆参观最明显的变化。” 祖力比亚说。

  2013年,北庭故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次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庭故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何让遗址以最适宜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是遗址保护与利用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北庭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纲要)》显示,公园未来的展示结构为“一馆五区”:遗址博物馆,城址区,西寺区,东、西河坝湿地景观区,农业景观区,综合管理区。“遗址公园核心区域占地5000亩,包含北庭故城遗址、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和丝绸之路博物馆,今年已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吉木萨尔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保科科长赛依丁·阿不都拉说,在不断深化北庭故城遗址历史研究的同时,让宝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更多的游客感受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魅力,是当下乃至未来的重点工作。

  残垣断壁今犹在,昔日繁华成追忆。在郭物看来,虽然北庭故城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保护遗产任重道远,今天的我们应当继承好历史的馈赠,在保护中不断探寻这座西域重镇背后的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北庭。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赵静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