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遗珍丨寓意年年有余的双鱼纹铜镜

2024-01-04 14:27:03    来源: 天山网-今日新疆

  金代的双鱼纹铜镜多为圆形,取圆满、团圆、吉祥之意。鱼纹以鲤鱼为主,鲤鱼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被认为是祥瑞之物,有鱼跃龙门之意,寓意为年年有余,吉庆富贵。

  ●《今日新疆》记者 刘俊佑/文

  双鱼纹铜镜是考古工作者51年前在奇台县城征集的,目前珍藏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属国家三级文物。

  1972年,奇台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征集到了这枚圆形双鱼纹铜镜,铜镜直径13.6厘米,厚0.8厘米。主纹饰为首尾相接的两条鲤鱼,环绕凸起的圆钮反向追逐嬉戏,双鱼展鳍摆尾,鲜活生动,极富情趣。经考古专家综合判断,鉴定其为金代遗存,其形制属于金代典型的镜式之一。

  奇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奇台文史》第11辑里介绍说,奇台县历史悠久,1972年,该县开展了第一次文物普查,半截沟遗址、西坎尔孜遗址、五马场遗址、鸡心疙瘩遗址等古墓遗址出土的彩陶器、石磨盘和石杵、石锄、青铜斧、铜刀、粟类农作物等重要文物,都是这次普查的成果。

  奇台县地处准噶尔盆地东部,南依巍峨的天山,北接富饶的阿尔泰山,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表明,在先秦时期,奇台就因特殊的地缘区位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古代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枢纽,更是中华文化汇聚、积淀并向西辐射的核心地域之一。

  昌吉州文物局原副局长杜淑琴说,1994年,昌吉州成立40周年时,作为向昌吉州献礼的内容之一,由昌吉州人民政府下文,从昌吉州所属各县调拨了一批精品文物,这枚双鱼纹铜镜就是那一次从奇台县博物馆调拨过来的。双鱼纹铜镜在奇台县被征集,说明隋唐时期,随着中央政权对西域有效治理的推进,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持续加深,到了宋元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在文化、经贸上的往来更加密切,居住在西域的民众审美偏好已经深受中原地区的影响。

  “铜镜中的两条鲤鱼就占据了整个镜面空间,这说明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昌吉州文博院副院长、博物馆馆长陈金宝说,这枚金代双鱼纹铜镜最大的特点就是浮雕工艺,做工十分精美漂亮,无论在设计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双鱼纹四周有极具动感的水波纹,层叠有序。双鱼前后左右都有水草做装饰,使得两条头尾相接的鱼儿充满活力,生动地再现了双鱼在水中畅游的场景,这也充分证实了古人与动物、自然之间的和谐画卷。

  在新疆的考古发掘历史中,铜镜无论是种类还是形制都比较多,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双鱼铜镜。双鱼铜镜最早出现于唐代,在金代最为盛行。鱼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祥瑞的崇拜。鱼纹最早出现在铜镜纹饰中的时间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这从相关的铜镜实物资料中可以得到印证。金代的双鱼纹铜镜多为圆形,取圆满、团圆、吉祥之意。鱼纹以鲤鱼为主,鲤鱼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被认为是祥瑞之物,有鱼跃龙门之意,寓意为年年有余,吉庆富贵。

  陈金宝说,昌吉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8299件(套),珍贵文物141件(套),双鱼纹铜镜作为青铜器类的精品文物之一,是当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

  铜镜是青铜工艺的一颗明珠,铜镜的出现、发展和演变不仅体现了古人生活水平的变化,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多元呈现的一个缩影。一枚铜镜,一段历史,自古至今,源远流长。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苏比努尔·阿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