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丨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24-01-25 22:10:32    来源: 天山网-今日新疆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长期以来,木卡姆艺术一直以师徒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民间,也因如此,易受环境影响,曾一度面临失传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口头传续、濒临消失的民间文化珍宝得以重生。

  ● 汪菁 / 文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于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剧场,演员在表演《木卡姆印象》。王菲/摄

  新疆乐舞文化丰富灿烂,由来已久。由民间音乐提炼、升华,在唐朝名噪一时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于阗乐》《伊州乐》已经形成了集歌、舞、器于一体的“大曲”形式。西域大曲以其宏大的结构、歌舞乐一体的形式、与中原音乐不同的新声变律、繁音急节、新奇瑰丽的风格,深得人们喜爱。西域大曲在中原大受欢迎,促进了其在原发地的持续发展演化,从而将这种歌舞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西域大曲正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早期形态。

  “西域大曲”的称谓和内涵,在公元14世纪逐渐被“木卡姆”所涵盖。维吾尔木卡姆在确立之时,由于承继多种西域大曲而来,所以依然保持着多样性、丰富性的特征。公元16世纪在宫廷中形成了16套大型的歌舞套曲形式,十二木卡姆是其精华。十二木卡姆集维吾尔木卡姆之大成,不断演化流传至今,并对其他维吾尔族聚居区的木卡姆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流传于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地方的差异性,大致形成了4种不同的样式:十二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主要代表,流传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刀郎木卡姆主要流传在“刀郎地区”,即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两岸,以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和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为中心。吐鲁番木卡姆主要流传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市的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哈密木卡姆主要流传在地处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市的伊州区和伊吾县。

  载歌载舞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最重要的特色。舞蹈技巧丰富多样,摇肩动颈、闪转腾挪、叼花、顶碗等,姿态各异,变化层出;多种律制、调式、节奏、节拍并存,曲式庞大、结构复杂,是维吾尔木卡姆音乐形态的突出特征,板式变化与曲牌联缀,显现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与中原音乐文化的密切联系;乐队组合的多种形式,乐器形制优美,装饰细腻,音响迷人,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乐器的演奏技巧繁多,吟抹弹挑,繁音急节,以及艺人们的即兴加花变奏,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唱词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民间故事、地方传说,更有普通百姓对美好爱情的赞美追求,对艰虞苦境的生命叹息,以丰富的音乐语言反映着维吾尔族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演员表演《魅力木卡姆》。迪力夏提·伊不拉音木/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整理,1951年初,时任新疆省副主席的赛福鼎·艾则孜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新疆十二木卡姆”已面临失传的境地,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经国家民委、原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研究,决定选派在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工作的万桐书赶赴新疆进行抢救记录。万桐书于1951年、1954年先后两次邀请木卡姆大师到乌鲁木齐,抢救性完成了全套南疆十二木卡姆的录音工作;1978年,新疆成立木卡姆研究室;1989年,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成立。20世纪以来,随着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联合国申遗成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加强项目保护管理,加大传承人支持扶持,建立各类传习场所,推动理论研究出版,加大专业教育传承,促进展示宣传推广,积极发挥社团作用等,推动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传承发展。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马新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