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到,在新疆各地博物馆寻龙迹

2024-02-21 09:18:3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也是文物富集之地,因此,龙的形象在新疆各地博物馆并不鲜见。

  龙年到来,新疆多家博物馆纷纷晒出龙文物,推出龙文化展览,还结合文物中的龙文化元素,发布了龙味十足的文创新品。多姿多彩的龙,不仅展现了龙在不同时代的变化特征,也再现了各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信仰、审美追求和生活风貌。

  汉代 见证文化交往交流

  考古和史料研究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龙图腾就已经在中原一带诞生。到了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已比较完善。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正在举办“祥龙贺岁——阿克苏地区龙纹文物展”,讲解员阿米然木·阿尤甫结合展览图片和展厅中文物,为观众解说龙的起源历史,“从我馆征集的汉代四乳四虺铜镜、龙形铜饰、铜带钩、龙首铜镯来看,汉代的龙大致分兽形或蛇兽合体形,种类有青龙、黄龙、应龙、苍龙、蛟龙、虺龙、螭龙等。”

观众在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举办的“祥龙贺岁——阿克苏地区龙纹文物展”上寻龙迹(2月6日摄)。徐涌森摄

  说起汉代的龙,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疆博物馆的八龙纹金带扣。这件文物出土于焉耆回族自治县黑疙瘩墓地,长9.7厘米、宽5.9厘米、重约48.45克。纯金质地,工序繁复,工艺极为精湛。文物上1条大龙和7条小龙,在激流漩涡间翻腾跳跃,首尾相顾,扬爪摆尾,动感十足。“八龙纹金带扣应该是汉朝皇帝对西域焉耆王的赏赐,是政府通过封赏赠赐实施边疆地区治理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西域实施有效治理的有力物证。”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说。

  汉代,新疆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收藏的黄地菱格龙璧纹锦,证实了这段历史。

  这件文物出土于巴州尉犁县老开屏墓地,年代在汉晋时期,其残长30厘米、宽17.5厘米。质地为丝,经锦,黄色底,满铺菱格纹,菱格内织有飞龙、玉璧以及柿蒂花纹。锦是古代丝绸家族最贵重的织物之一,在汉代其工艺技术就已经非常成熟。丝绸之路开通后,锦通过丝绸之路来到西域,体现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与认同。

  “黄地菱格龙璧纹锦中的飞龙和其他汉代文物中的龙形象均反映出,龙纹饰在汉晋时期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生活当中。”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科研究人员赵梦芹说。

  唐代 彰显多元文化荟萃

  唐代,随着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入,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充分彰显。这一时期的龙文物,也呈现出多元荟萃、东西方交融的艺术风格。

唐代马首龙身鹰翅纹灰陶范。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收藏的马首龙身鹰翅纹灰陶范,就很好诠释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这件文物采集于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年代为唐代,高8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9厘米。陶范内壁底部,有一身穿长袍、脚蹬尖靴的龟兹人形象,外壁中间是醒目的有翼马首龙身图案。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飞马是西方文化中的艺术形象,龙马纹饰出现在这件文物上,反映出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科科长赵疆囡说,关于龙马的艺术形象在《大唐西域记》中曾有记载,龙马神话传说和这件文物年代均在唐代,文字记载和考古实物又相互印证,说明龙马文化应该是当时人的崇拜文化,反映出他们追求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龙马精神。  

  元代,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新疆博物馆展厅陈列的一件元代龙舞海浪盘,则向人们展示了这一时期西域与中原的交流盛况。这件文物出土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阿力麻里古城遗址,高7.5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11.5厘米,敞口,宽沿,通体施青釉。盘底有一条舞动的龙纹,内壁饰有卷浪纹,外壁刻画一周莲瓣纹。“元代阿力麻里古城曾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统治,从这件文物的文化特点来看,它应该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反映出元代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的繁荣,以及中央政府与西域血脉相融的历史。”阿迪力·阿布力孜说。

  清代 龙文化更加普及和民俗化

  清朝统一新疆地区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达到新的高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龙文化在新疆更加普及和民俗化。

  新疆多个博物馆收藏的石碑、钱币、碗、盘子、瓷瓶、茶壶、带扣、首饰等文物,印证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

  1988年,乌鲁木齐市红旗路中段出土了一块“金汤永固”碑。其残高94厘米、宽94厘米、厚24厘米,方首额面深浮雕双龙戏珠纹样,龙爪下部阴刻楷书“金汤永固”四字。“这件文物后经考证,出土地点就是1763年修建迪化城西墙护城河的位置。说明它有可能是修建迪化城时的奠基碑,寓意修建的迪化城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副馆长李黎说。

清代“金汤永固”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喀什地区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金币、银币和纸币等文物上,龙的形象丰富多彩。“这些钱币上的龙纹图案形式多样,名称各异,有蟠龙、飞龙、游龙、长须龙、曲须龙等,均含有吉祥的含义。”赵梦芹说,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收藏的饷银五钱(四蝙蝠)银币,为1907年至1911年迪化银元局铸造,银币背面龙身旁有4只蝙蝠,寓意“赐福”(四蝠);收藏的宣统元宝铜币,钱币背面为蟠龙纹,蟠龙脚踏祥云,也有吉祥寓意。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晒”出的龙文物显示,该馆馆藏清代时期的石碑、银手镯、龙纹盘、老龙票,民国时期的蒙古族腰刀、火镰、筷子等文物上,均有丰富多彩的龙纹图案。“龙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我们希望大家能从这些龙文物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春光暖意和昂扬生命力,汲取它带给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力量。”博州博物馆副研究员新华说。

扫码看更多报道

从新疆博物馆到大巴扎,看“丝路之龙”腾飞于文明交汇之地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马新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