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遗珍|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痕都斯坦玉器

2024-03-31 17:09:01    来源: 今日新疆

  清代玉器一直被史料记载为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一座高峰。特别是乾隆时期的玉器,选材精良、器形规整、设计巧妙、雕工精美,意境高雅,多数精品佳作为历代所不及,其中就包括“中西合璧”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

  《今日新疆》记者 刘俊佑/文

  “白玉镶金嵌宝项链也就是在新疆比较干燥的气候环境下,才得以保存得完美如新。细看里面的金丝,都是原装工艺,工匠们巧妙地把金丝和丝绸编织到一起,精致且显匠心,它以新疆和田玉为载体,把红宝石、钻石、祖母绿镶嵌在一起,以展现它的华贵。”说这番话的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新疆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岳桐州,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办的《玉润丝路—痕都斯坦玉器珍品展》现场,岳桐州如数家珍地讲述着眼前这些十分稀有而珍贵的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是清代宫廷收藏的一种珍贵玉器。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戡定新疆开始,来自西亚、南亚的精美玉器作为贡品进献到宫廷,因其雕工精湛,装饰华美,深得乾隆皇帝喜爱,多次作诗赞誉,并将此类玉器命名为“痕都斯坦玉器”,对此,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记载:“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由此也说明痕都斯坦玉器在清代玉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痕都斯坦玉器的用料多选用新疆和田地区所产玉石,玉质以白玉、青玉、碧玉为主,温润而纯净,玉质细密,质地温泽,透光可见玉中有棉状或点状包裹体。痕都斯坦玉器,存世量稀少,只有少数集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呈。

  18世纪中后期,中原玉匠借鉴吸收痕都斯坦玉器所呈现出的琢玉技艺,结合中国传统制玉工艺,兼容并蓄地推动了中国玉雕进入创作高峰,这一时期的痕都斯坦玉器也因其登峰造极的技艺而声名远扬,对晚清的中国玉雕风格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次展出的52件痕都斯坦玉器,全部为遗落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稀有珍品。其中,“白玉雕花御题诗赏盘”“青玉开窗覆斗碗”“白玉镶金嵌宝项链”“白玉海棠的盖盒”等重要藏品都是首次亮相。

  “这件白玉雕花御题诗赏盘直径19.5厘米,高1.5厘米,白玉材质,玉质莹润,是清乾隆戡定天山南北以后进贡给清宫的一件珍品,乾隆非常喜欢,专门写了一首诗,并且命人在玉盘上把诗雕刻了出来,以歌颂新疆玉石手工艺人的高超工艺。比如这几句:量材为器匪琼英,工致讶难意想成。喀吗匠能逞彼巧,专诸人或逊其精。”岳桐州说,与其同一时期的名句还有“色如截肪薄如纸,西昆玉人巧无比。”这也是乾隆专门为痕都斯坦玉器题写的诗句,同样表达了乾隆皇帝对新疆玉石艺人高超工艺的赞赏。可以说,这件白玉雕花御题诗赏盘也见证了痕都斯坦玉器辉煌的发展历史。

  “青玉开窗覆斗碗的产地虽然在奥斯曼土耳其,但很巧合的是,它采用了中国的文化元素,中间的花卉虽然是西亚的一个代表,但是整体器物的造型一看就是典型的中国文化风格,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说明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已经深远地影响到了西亚和东欧。”岳桐州说。

  乌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黎说:“中国玉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萌芽、成长到发展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是逐步发展的。现在我们讲中华文化自信,讲中国故事,其实很多国家只要看到中国玉文化,都是仰望的,是敬仰的,这就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们无法想象,古人在没有电动工具、没有先进生产条件的情况下,能雕刻制作出这些精美而又珍贵的痕都斯坦玉器,这些历史遗存来之不易,我们更有义务很好地保护并传承下去。”岳桐州说,把这些痕都斯坦玉器珍品分享出来展示,就是希望能为文化润疆作一点贡献,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痕都斯坦玉器,了解痕都斯坦玉器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知道,这种精美的玉器自形成之初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完美艺术表达,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互鉴的重要印证。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崔导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