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面塑免费教 小手捏出“大熊猫”

2024-05-25 19:13:1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 刘萌萌

  “甘老师,您看我捏得对不对?”

  “嗯,对的。这里再加工一下,大熊猫就出来啦。”

  5月24日晚,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馆内,8岁的孙伊然一脸认真,在丝路花馍技艺传承人甘惠琼手把手指导下,她成功捏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

mmexport1716625992729

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制作花馍。甘惠琼提供

  活动现场,甘惠琼还为家长和孩子们介绍了花馍的背景和知识,现场免费教授花馍制作技艺、赠送花馍作品。在她的指导下,不少孩子和家长跃跃欲试。“临近‘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看到他们学习热情很高,我教得也很开心。”甘惠琼说。

  一团面,一把剪刀,只要经过甘惠琼的手,一件件花色各异、造型奇特的艺术品就会魔术般呈现出来,令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小小的一团面成了艺术品,甘老师太厉害了。孩子通过动手制作,能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家长张凌说。

mmexport1716625980369

甘惠琼正在教授制作花馍。甘惠琼提供

  花馍也称“面塑”“面花”,在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农村流传甚广,是民间食文化的传递和民间艺术的交流。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时,我国就出现了花馍制作技艺。

  甘惠琼出生在四川,从小跟着奶奶学做花馍。后来,她将这门手艺带到新疆,至今已有十多年。甘惠琼说,制作花馍花费时间较长,从准备原材料、和面、发酵、揉面,到配色、造型、蒸制,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mmexport1716625983535

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制作花馍。甘惠琼提供

  为了让花馍存放时间更久,甘惠琼对花馍的原材料进行改良,用面粉和牛奶作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白糖、食用油等,让花馍不仅赏心悦目,而且不裂、不变形。

  近两年,甘惠琼开始尝试将新疆元素融入花馍。2019年5月,她应邀代表新疆去陕西参加“‘大美民间’中国花馍艺术节”活动,她创作的《丝路果香》《民族团结一家亲》等5件作品,将新疆的民俗风情元素巧妙地融入制作的花馍,被主办方收藏。

  2019年,甘惠琼制作的花馍入选“新疆礼物”,2020年入选昌吉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赵静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