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父子接力在大山深处守护石窟44载

2024-09-09 21:21:4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即使路被雨水冲没了,我也能快速找到这里!”8月30日,在新和县西北部约43公里处的戈壁荒滩,尽管沿途梭梭、红柳遍布丛生,库木吐喇石窟工作站看护员热合曼·克热木依旧能骑着摩托车穿梭自如,沿着“迷宫”似的沙土小道,找到雀尔达格山南麓的托乎拉克艾肯石窟。这是他和父亲数十年如一日习以为常的工作,也是两代人44年坚守石窟的日常。

托乎拉克艾肯石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漫漫巡查路一走就是八年

  托乎拉克艾肯,维吾尔语,胡杨沟之意。石窟所在的山谷生长许多矮小胡杨树,因此得名。托乎拉克艾肯石窟现存洞窟20个,壁画面积为70.23平方米,这些洞窟均分布在雀尔达格山南麓胡杨沟两侧的陡峭山坡上。其年代上限为公元6世纪,下限至公元8世纪、9世纪以后。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均属于龟兹石窟系统,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佛教文化在龟兹地区的发展和演变。石窟于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库木吐喇石窟中。

  每隔两三天,热合曼就要去石窟巡查一次,这漫漫巡查路一走就是八年。巡查的内容并不复杂,要先在石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查看是否有违法建设或破坏环境景观的行为。然后再进入山谷,查看山上的洞窟是否有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破坏。

热合曼每隔两三天,就要去石窟巡查一次。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从他居住的阿克吾斯塘村到石窟遗址点共有26公里。每次巡查,他要先驾驶面包车沿着公路行驶19公里,然后,在一处检查站更换摩托车,走完剩下7公里的戈壁荒滩。

  荒滩上并没有路,放眼望去,只有成片的梭梭和红柳,以及红柳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个馒头似的沙包。热合曼和父亲常年奔波于此,荒滩里逐渐出现了几条蜿蜒小道。然而,遇到雨雪天,小道泥泞不堪,摩托车也无法骑行时,热合曼就走路去石窟遗址点巡查。

  走进石窟遗址点的胡杨沟,两侧的山峰连绵不绝,洞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腰和山顶。上山的路崎岖陡峭,有的山路倾斜度甚至可达七八十度。山上看不到植物,偶尔可在沟壑中可见到动物的残骸。

  子承父业里的坚守弥足珍贵

  热合曼说,20个洞窟中,最近的洞窟距离起点几百米远,最远的洞窟可达数公里。由于他常年在这里巡查,已经掌握了爬山技巧,那些看似陡峭难行的山崖,他均能自如行走。方圆几公里内的洞窟巡查工作,他只需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

  热合曼与托乎拉克艾肯石窟的结缘,源于父亲对他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父亲克热木·艾克热木因常年在石窟附近放牧,对这一区域的环境极为熟悉。1980年,当地文物部门找到了克热木,询问他是否愿意看护石窟。“父亲得知这个石窟是国家的重要文物时,很爽快地就接下了守护石窟的重任。”热合曼说。

热合曼在向记者介绍石窟保护情况。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在热合曼的童年记忆里,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去巡查石窟,就赶着驴车早出晚归,回家后都是灰头土脸的。热合曼13岁的时候,开始跟着父亲走进托乎拉克艾肯石窟。遇到雨雪天气,淤泥顺山体流下,把好不容易踏出来的路掩埋了,父亲会让他跟着去清理道路中的淤泥和杂草。遇到毛驴车陷入淤泥,会让他帮着一起拽拉毛驴车。“刚开始,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后来听父亲说,我们看护的是祖先留下的东西,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时,我才知道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热合曼说。

  2013年,早已进入退休年龄的克热木动员热合曼接替自己继续看护石窟。其间,为了让热合曼尽快胜任这份工作,他带着儿子一起巡查了3年。2016年,再也爬不上山坡的他,终于将看护石窟的接力棒递到儿子手里。两年前,克热木临终前,仍然在嘱咐儿子:“注意安全,好好看护石窟。”

  对洞窟熟悉得如同自己的家

  “跟着父亲一起巡查时,没感觉到看护工作有多难。后来一个人承担这份工作,才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不易。”热合曼说,由于上山的路况复杂又危险,有的地方陡峭又疏松,有的地方下方有陡崖,还有的地方看似平坦,实则暗藏“陷阱”,稍不留神,半截身子就会陷入疏松的土里,“巡查了3年,我才熟悉了上山的路况。”

  每次雨雪天后,前往石窟的戈壁荒滩路段也是“危机四伏”。面包车经常会在这里趴窝。一次,热合曼驾驶摩托车经过这一路段时,突然被荒滩中暗藏的泥坑滑倒,他的右腿不慎被摩托车的排气管灼伤,养了近两个月才痊愈,但这过程中他仍坚持上山巡查。

热合曼和妻子、女儿合影。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石窟所处区域属于地震频发地段,热合曼在常年的巡查工作中,学会了检查每一个洞窟的变化情况,并在详细比对巡查记录后,第一时间把洞窟变化情况反馈给单位,为单位及时掌握震后文物安全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如今,热合曼对石窟熟悉得如同自己的家,“每一个洞窟的细微变化,甚至洞窟周边动物出没情况,我都已经了如指掌。”热合曼说。

  今年6月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二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主会场活动上,热合曼等人获评2024“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拿到这一奖项后,我非常高兴,相信父亲也会很高兴,这是我和父亲一起得到的荣誉。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保护这座石窟寺的安全,努力让石窟历史文化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和弘扬。”热合曼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王荣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