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猜猜看,三千年前新疆骨头冰鞋长啥样?

2024-12-24 11:14:54    来源: 天山网

  【编者按】文物是活着的历史,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不仅丰富着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坚定着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天山网推出《何以中国·文物穿越记》专栏,讲述这些珍贵文物背后的文明故事,探寻古文物与新科技碰撞而出的新疆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风采。

直升机滑雪、冰上龙舟、冰帆、古老毛皮滑雪、马拉雪橇、乌伦古湖冬捕体验、万人打雪仗、雪雕大世界、雪地大锅炖鱼……

新疆是一个可以让人随性随心游玩的地方,可以让你的整个冬游不重样。

新疆阿勒泰的旅游更是从春火到冬,大家都知道新疆阿勒泰是人类滑雪起源地,古老毛皮滑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2万年前。

新疆人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古代新疆人又是如何开展冰上运动的呢?

俯瞰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发掘现场。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发现的骨质冰鞋为我们揭开了中国滑冰起源的神秘面纱。

这双由黄牛骨和马骨制成的冰鞋,形制与欧洲早期骨质冰鞋极为相似,

其两头扁圆、中间狭长,两端钻孔,表面光滑,是经过人工磨制的“助滑器”,

绑在脚底可在冰上滑行,提升了冰上运动的速度与灵活性。

在青铜时代,它或许是人们冬季出行的代步工具,也是古老的人力运输形式,

为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增添了新证据,成为研究中国滑冰起源的珍贵实物资料。

清代冰鞋

早在公元前3000年,瑞士就出现了最早的冰鞋。

人们发现脚踩动物骨头能在冰面轻松滑行,驯鹿或牛的腿骨因够大够硬且表面脂肪微粒有润滑作用而成为最佳选择。

这些骨质冰鞋让我们得以窥探古人在冰雪环境中的生活与交通、狩猎方式。

《新唐书》提到唐代回鹘人脚系木板在冰上驰骋。

随着生产力发展,木制冰鞋和镶铁木制冰鞋相继问世。

清代冰嬉场面的宫廷绘画作品——《冰嬉图》

到了清代,滑冰活动达到鼎盛,已开始使用带冰刀的冰鞋,

皇家每年挑选“善走冰”能手入宫训练,冬至至“三九”在太液池表演“冰嬉”,

项目丰富多样,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足球等,还有高难度动作表演,热闹非凡。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冰嬉图》就生动展现了乾隆年间的冰嬉盛况。

现在,这双为国内考古界带来惊喜的骨质冰鞋就静静躺在展柜里,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之门,

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动起来”的《冰嬉图》

从远古的骨质冰鞋到如今高科技的冰刀,冰雪运动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

而不变的是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与探索。

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继续传承和发展冰雪运动,续写冰雪运动的辉煌篇章。

监制:丁涛、杨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

编辑、制作:廖映月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网、网信新疆微信公众号、天山网-新疆日报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李娜 崔导胜 王荣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