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在长沙展出
2025-01-24 18:26:0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赵梅报道)1月21日,“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湖南博物院开展,158件(套)文物向当地观众展示了新疆地区在古丝路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印记。
1月21日,“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在湖南博物院开展。于海琴摄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融汇之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新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特色。新疆出土的织物、文书以及墓葬绘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
本次展览由新疆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共同主办,共遴选了158件(套)精品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占比25%,国家二级文物占比16%。展览分为“在那遥远的地方”“丝路古道响驼铃”“春风已度玉门关”3个部分,涵盖金属器、陶器、织物、文书、书画等多个品类,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的变迁以及丰富多元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等层面,生动讲述新疆的历史文化故事。展期从1月21日持续至6月1日。
展览现场,观众在参观吐鲁番出土的鸡鸣枕等文物。于海琴摄
唐代的任命书长啥样?展览中,一件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00号墓葬的唐代“氾德达轻车都尉告身”文书残件给出答案。唐永淳元年,氾德达参加了平定西突厥的战事,立下战功,获“飞骑尉”军衔,被当时的皇太子李显授予告身。在唐代,告身是朝廷授官授勋的凭证,相当于现在的任命书。
本次展出的唐代“氾德达轻车都尉告身”文书残件,现馆藏于新疆博物馆。湖南博物院供图
《弥勒会见记》是我国最早的剧本之一,展览中的唐代焉耆文《弥勒会见记》残页1975年在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千佛洞被发现,残页被发现时共有44页,左端遭火焚烧,残损不完整。它是以佛教经典为依据编写,记述了焉耆城郭佛教文化兴盛繁茂的情景,是新疆宗教文化相互并存、融合交流的重要实证。
本次展出的唐代焉耆文《弥勒会见记》残页,现馆藏于新疆博物馆。湖南博物院供图
新疆与湖南历史渊源深厚,民族英雄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留下“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的赞誉。湖南人刘锦棠在1884年新疆建省时,出任首任巡抚,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开发建设新疆的壮丽诗篇。
首次展出的“徐树钧书刘锦棠祭文拓片”,现馆藏于湖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供图
本次展览首次展出了湖南博物院藏的“徐树钧书刘锦棠祭文拓片”,记载了刘锦棠担任新疆巡抚的事迹。此外,还展出了左宗棠“佳本尽从方外得,异香多在月中闻”等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