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千年“古城”文化赋能添活力
2025-02-11 10:24:19 来源: 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春节期间,新和县玉奇喀特镇古城社区“两委”联合阿克苏地委办公室驻社区工作队举办第八期诗词大会,各族干部群众品诗词、诵经典,抒家国情怀、赞祖国盛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社区“两委”和工作队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建好用好基层文化阵地,精心培养文化能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基层文化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
以文塑形,寻根铸魂
在古城社区辖区内,有一座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乌什喀特古城”遗址,这里曾出土“汉归义羌长印”“李崇之印”两件国宝级文物,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队和社区“两委”聚力深耕中华文化沃土,深度挖掘、活化利用这一历史名城的多重价值,将背后的中国历史、中华文化融入到村级各类文化阵地建设当中,不断拓展人们感知历史文化的渠道和深度,让文明薪火生生不息。
2023年,工作队发挥派出单位的后盾作用,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补助资金75万元、县乡统筹资金125万元,在辖区内修建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的“三重城”文化大院,内设文化馆、法治馆、科普馆和科普电影院,各场馆独具特色,展板图文并茂,展柜陈列十二生肖、团扇、竹简、汉服、象棋等物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特色文化元素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活力。
社区“两委”和工作队着力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组织5000余名群众参观学习,开展科技和法律知识普及、新疆历史文化教育,集中观看阿克苏地委办公室制作的“图说铸牢”视频,老百姓的思想更稳、信心更大、精神更足,文化大院已成为社区群众的精神“大粮仓”。
以文育人,传诵经典
工作队和社区“两委”通过组织开展古城社区文化大院解说比赛、邀请县博物馆专职解说员到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出一支由工作队员、社区干部、法律明白人、乡村歌手等15人组成的文化服务小分队。
“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这首诗讲述的是,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带领西域各族民众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突出贡献……”文化服务小分队成员孜拉莱木·图尔地等正在给社区群众表演《梦回乌什喀特》情景剧。该剧由文化服务小分队自编自演,通过古诗词引领大家“穿越”回到汉西域都护府“乌什喀特古城”,聆听李崇、班超等西域都护的故事,礼赞为国尽忠、心系天下的历史英雄,向社区各族干部群众讲清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古典文化引领各族群众探寻中华文化根脉,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服务小分队积极参与文化大院解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文化活动举办等工作,这支队伍已成为推动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力量。
以文润心,共富精神
“近年来,每次放假回来,村里都会带给我一些惊喜、变化的体验,不仅是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乡村环境更美了,而且街坊邻居的精神面貌也是焕然一新,他们业余时间经常去参加各类活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返乡大学生阿丽亚·扎伊尔说。
2024年,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组织开展诗词大会、歌舞表演、绘画展览、科技服务、非遗水拓丝巾体验、美食大赛等各类文化活动20余场次,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
“我们积极搭建百姓大舞台,经常举办一些群众看得见、能参与、真心赞的活动,组织各族群众一起演节目、唱爱国主义歌曲、讲故事、品美食、跳麦西来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理念、滋养‘心田’,让各类优秀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姚宁宁自信地说。
(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秀芳 通讯员 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