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元计划”牵手克孜尔石窟 揭秘残缺壁画真面貌
2025-02-14 20:24:1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任江报道)在幽深的克孜尔石窟中,那些因烟熏而模糊、因各种原因而残缺不全的精美壁画,其原貌及所绘内容究竟如何?这长久以来一直是困扰研究者们的难题。如今,这些难题有望在现代科技手段面前迎刃而解。2月14日,“探元计划2024”克孜尔石窟烟熏与残缺壁画的智能识别、补全与复原项目在新疆启动。
项目启动现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摄
该项目将运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数字新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创新技术,实现克孜尔石窟部分壁画的返真修复,为破解壁画大面积修复这一“世纪难题”提供可行方案。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团队将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克孜尔石窟第161窟被烟熏覆盖的壁画进行无损检测与图像识别,提取被覆盖壁画颜色层信息。在不损坏壁画的前提下穿透烟渍层,完整识别被覆盖壁画,并通过深度解析数字化复原呈现壁画图像。
数字新疆集团则将运用大模型和思维链技术,对第38窟中残缺不全的壁画进行AI图像识别,补全残缺部分图像,同时为克孜尔石窟数字化保护开辟新技术路径。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齐备、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是中国佛教文化的摇篮、中国石窟艺术的起始点。“历经千年岁月洗礼,在自然侵蚀与环境变迁的双重考验下,克孜尔石窟壁画面临着烟熏、残缺等问题,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亟待我们以科技之力为其拂去岁月尘埃,重焕生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李庆明说。
媒体采访现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摄
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研究馆员赵莉介绍,第161窟是克孜尔石窟中穹窿顶壁画被烟熏最严重的洞窟。一旦突破技术难题,大部分石窟烟熏壁画的问题有望迎刃而解。第38窟残破壁画的数字修复工作已开展数年,因壁画残损面积过大,修复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不仅消耗大量人工和时间,有时修复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数字新疆集团所采用的基于大模型和思维链技术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智能补全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应用于克孜尔石窟壁画数字修复工作,是文物研究、壁画复原和活化应用的全新尝试和探索。
“探元计划2024”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研究院、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共同发起,是旨在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运用前沿数字科技焕活文化遗产的共创孵化项目。克孜尔石窟项目经过5个多月的征集、遴选与评审,最终从全国16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探元计划2024”资助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