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李柏文书》里的汉字涂改暗藏什么玄机?

2025-05-11 10:55:57    来源: 天山网

  “一张纸,半池西域烽烟,半卷华夏墨韵。”这是一张泛黄的麻纸,几行墨迹斑驳的文字,看似平平无奇,却藏着西晋西域长史的生死谋略。

  《李柏文书》出土于楼兰古城,是西晋王朝的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龙熙的书信,大致意思是:李柏准备出兵攻打叛军赵贞,叫龙熙不要恐慌,也不要跟着赵贞逃跑。

  文书原件为黄麻纸墨书而成,是目前所发现年代最早的中国纸本书信实物,它为我们了解前凉王朝如何经营西域以及认识这一历史重大事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细节资料。

自治区博物馆的《李柏文书》图片。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根据《晋书》记载,西晋王朝西域长史李柏曾驻节楼兰。西晋灭亡后,晋室南迁,原属西晋的河西四郡转变为前凉,李柏入前凉王朝,仍担任西域长史。他所在的西域长史府,下设有军队,除了管理屯田,他还要负责维护社会治安。

  公元327年,李柏担任前凉西域长史期间,同属于前凉并驻守在高昌的戊己校尉赵贞背叛了前凉王朝,意图割据称雄,独霸一方。李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向前凉王张骏作了报告,并请求出兵攻打赵贞。

  当时,前凉王朝正面临高昌叛乱的危机,李柏既要借兵平叛,又恐焉耆王倒戈而腹背受敌。故在出兵攻打赵贞前,需要先取得焉耆王的支持。这便是《李柏文书》的由来。

  从草稿中反复修改的痕迹,可见李柏当年在楼兰城内矛盾、焦急、思虑不定的心态,因担心言辞不慎引发焉耆王不满,他反复斟酌修改措辞,这恰似古人版的“撤回键”。

  密信或许已经成功寄出,但是这些书信草稿最终随楼兰古城的风沙沉睡千余年,却让后人窥见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铁血与智慧——张骏平定叛乱后,首次在西域设高昌郡,将中原郡县制推向戈壁,为唐代治理西域埋下伏笔。

  《李柏文书》是目前已发现的西域文书中唯一见于正史的名人手札,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价值。它与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年代相近,书体相仿,也是研究书法演变极为重要的资料。

  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两件,均馆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虽仅存残页,却以墨痕勾勒出魏晋时期西域的烽烟与文明交融的密码。

  1909年,日本探险家橘瑞超从楼兰废墟携走此信,国内博物馆仅展其影印件。但从其高清影像中,可见书风独特而自然,融合了隶书之端庄、行书之流畅和草书之洒脱;纸背斑驳处,似仍沾有楼兰的沙粒与月光。而今高昌故城夯土犹存,张骏所植郡县制,终在唐代开花结果,成就安西都护府的史诗。

  若文物会说话,这封信或低语:烽烟散尽,驼铃未绝。纸寿千年,终以另一种方式归乡。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王荣

制图:李娜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责任编辑: 廖映月 刘芳 崔导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