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昆仑古道,乃人间正道 ——昆仑古道科考手记之八

2025-05-02 17:01:3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

  5月1日,为期9天的昆仑古道科考正式结束,漫长的颠簸终于告一段落,科考队员感慨:古道难,难于上青天!

  大家也在思考:有日益健全的公路网络,有功能强劲的越野汽车,行路尚且如此艰难,到底是什么驱使古人不惧死亡、前仆后继地穿越古道?大家的结论是:

  文明交流的强大动力!

  昆仑古道穿过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等高山大川,一路冰峰林立、山崖险峻、沟壑纵横,是世界上最难通过的道路之一。但昆仑古道却又是连接古代西域、中亚、南亚和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廊道,是史书上可查的丝绸之路、玉石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古以来众多无名先行者冲破个人极限、自然极限历经千年踏勘出的道路。

  这些古道上,走过奉命征伐的将军,但更多的是渴望财富的商人、百折不挠的僧侣、豪情万丈的诗人、忠心耿耿的使者……

  这些古道上,往来的不只是丝绸、瓷器、茶叶、珠宝、汗血宝马……还是一条人类文明交流之路,到今天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科考队成员、新疆古道专家骆娟这几天处于从峡谷到高原、又从高原到峡谷的往复中,身体状态也处在高原反应和平原醉氧交替的状态,她感慨说,尽管思维因环境影响变得迟缓,但意识始终保持敏锐,如同筛子般筛选着考察中获取的地理信息与文化线索,时时为古人穿越古道的勇气和毅力而感动,“古道遗存的是旅人翻山渡河的艰险记忆,更是文明交流的历史密码。”

新疆古道专家骆娟(右)与喀什地区博物馆馆员王晓华(左)在玄奘东归古道遗址交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昆仑深处,大山齐天,道阻且长,但骆娟一踏上古道,就两眼放光,她说,这是一条从未被高山大河阻挡的文化传播、文明交汇之路。它承载着千年的记忆,见证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跨越地理隔阂,在交流与碰撞中共同书写的文明篇章,泽被后世。置身这条古老而鲜活的丝路廊道,亲历文明交融的脉络,这份震撼与触动难以言喻。

  人类同居一个地球,没有哪个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可以成为孤岛,本来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昆仑古道就是一个明证,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先人以无穷毅力,在高山大川间踏出一条条古道,蛛网般将各族命运连接一体。

  试想想:假设人类不交流,世界将会怎样?对个人而言,科学已证实,长期不社交不说话,语言能力会退化,大脑老化速度会加快,人会变得抑郁。一个民族如果不对外交流,那必然只有一个结果:消亡。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任何自然生命绝不能单独存活。

  人类合作与交流,在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先民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合作得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的目标,交流则使得人们能够分享知识、经验和情感,从而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

悬度要塞遗址地处克勒青河与叶尔羌河交汇处附近,是塔里木盆地与帕米尔高原的交流连接点之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强大的交流合作能力。《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如果你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和黑猩猩、大象或狮子在个体层面上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真正让人类与众不同的是,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巨大的合作网络。人类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征服其他物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批互不相识的人能够紧密地合作。”

  新疆,是古代中国与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新疆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在此汇聚、交流、碰撞与融合。

  昆仑,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天命观”“天人合一”“敬天法祖”的象征,本身就自证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昆仑山是道教第一仙山、第一洞天福地,也是佛教须弥山所在,还是佛教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中国佛教最早的西天,更是佛教中国化开始的地方,昆仑山,也见证了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在漫长的时间里,昆仑山下,各种文明来来往往,交流交融,和谐共存,形象演绎着多元一体的精彩。可以说,正是文明交流,成就了文化昆仑。

  不久前,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入选。莫尔寺地处西昆仑山下、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交汇处,是迄今发现我国最西部、年代最早、延续时间长且发展演变清楚、保存较完整的大型地面土建筑佛寺遗址,融合了印度、犍陀罗、中亚、当地和中原多种文化元素,表明佛教进入西域伊始,就开启了中国化进程。

  “中国化”,是神奇而又合乎逻辑的“化学反应”。原始佛教通过新疆刚传入中原时,其不事生产、不敬祖先、不孝父母、不敬王者的教义与中国的儒道思想产生了冲突。但最终结果是,佛教吸收了儒家的忠孝伦理,调和了因果轮回与父母孝悌的关系,吸收了道家的体悟方式,形成了佛教中国化。而儒家也吸收了佛教的性理之学,形成了中国理学。

  昆仑见证:在大航海时代开始前,新疆是古丝绸之路核心地带和东西方文明交流汇聚的黄金通道,世界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均在新疆地区展开,研究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中国新疆区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地域。从地图上看,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2025年昆仑古道综合科考路线图。唐自华提供

  曾几何时,新疆成为偏远封闭的代表。1914年,广东紫金县人邓缵先到新疆任职,路上足足走了8个月。1916年12月,湖南人谢彬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多月,才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谢彬大声疾呼:“以便利交通为开发新省第一急务!”从孙中山先生到后来的民国政府,都意识到铁路连接中原与边疆的重要性,然而,无能为力。1948年,谢彬带着无限遗憾病逝时,新疆仍然没有一寸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发生了巨变,在长期积累和准备之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激活了新疆的光荣与梦想,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成为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目前,全球与中国新疆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213个。

  如今,作为“亚洲地理中心”,中国新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加强互联互通、共谋繁荣发展,再度成为文明交流的核心与枢纽。

  新疆巨变,正是中国巨变的缩影。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时间里,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是中国的大国责任,也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的姿态。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得益于其开放包容,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胸怀融汇不同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这一天下情怀的当代体现。

  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眺苍茫雄伟的昆仑山,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雄浑、气吞万里的《念奴娇·昆仑》,抒发对天下大同的未来世界的期待,希望“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来不是通衢大道,玄奘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时,看到旅人常因缺氧或雪崩丧命,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积雪夏飞,寒风惨烈”。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力尚不雄厚,秉持天下情怀,修筑喀喇昆仑公路,1979年建成通车,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镇塔科特,公路全长1224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内809公里。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时,中巴双方共约700人献出了生命,相当于每公里公路是用一条人命换来的……

5月1日,喀喇昆仑公路(即中巴友谊公路)车流如织。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天下情怀,为的是天下。在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吉尔吉特,有一座中国烈士陵园,安息着88位为修筑喀喇昆仑公路而英勇牺牲的中国建设者。从1978年烈士陵园建立之日起,阿里·艾哈迈德就在此守墓,坚持至今。

  如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刻改变世界,中国贡献得到全球认可。“丝绸之路再度兴起”——这是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所作的判断。

  这本书2015年出版以来,不少海外媒体评价,该书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西方中心论”,以正本清源的态度,演绎了一部聚焦东方的世界史,还原了发源于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与文明交流的繁荣图景,让世界重新评价中国的重要贡献、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枢纽的重要地位。

  人类发展史充分证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正在推动世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与世界携手共同书写多彩文明新篇章。

  当前,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但无论是“小院高墙”,还是“大院铁幕”,又岂能阻碍人类文明交流的历史规律?

  历史早已证实:昆仑古道,乃人间正道!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李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