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新疆各族群众乐享文化“微度假”
2025-05-04 16:37:1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五一”假期,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尽享假日时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场等公共文化空间人潮涌动,勾勒出各族群众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画卷。
新疆美术馆成为艺术爱好者打卡热门地。“金陵风骨·其命惟新——2025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作品展”“共融之光——中国·巴基斯坦艺术交流展”等展览,以多元视角展现文化创新,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思辨与重置——新疆美术馆2024年度收藏汇报展”展厅内,观众不时驻足凝望笔触与色彩的微妙交融。“饶书贵先生的水彩风景画笔触灵动,生动呈现了新疆特有的自然风貌,给我极大启发。老一辈艺术家的人物作品,其服饰造型和色彩搭配为我创作新疆题材雕塑提供了珍贵素材。”5月3日,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研三学生章沉初观展后说。
5月3日,观众在参观“金陵风骨·其命惟新——2025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作品展”。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文化传承的热潮在图书馆持续涌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图书馆推出的《唐诗极乐宴》剧本秀,让10位小读者化身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通过解诗谜、译古韵等环节,在角色扮演中触碰千年文脉。“用现代语言解构‘云想衣裳花想容’时,孩子们真正理解了诗句意境。”博州图书馆副馆长张瑛瑛表示,活动通过任务协作与诗词解谜,既锻炼表达能力,更激活传统文化基因。一千公里外的阿克苏地区图书馆内,孩子们化身“小小建筑师”,拼搭立体天安门模型致敬劳动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他们通过拼接、组装等步骤完成制作,并借助VR技术沉浸式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壮丽。家长马春娇感慨:“活动不仅让孩子了解建筑的历史底蕴,更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假日期间,博物馆成为热门选择。吐鲁番博物馆凭借丰富的馆藏与独特的文化内涵,仅5月2日就接待游客2.3万余人次。为应对客流高峰,博物馆灵活调整开放时间,并每小时安排一场专业讲解。“这样游客可从容欣赏展品,深度感受历史文化熏陶。”吐鲁番市文博院(博物馆)副院长(副馆长)邓永红表示,未来将策划更多特色活动助力文化传承。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同样热闹非凡,三楼互动体验区开展投壶、围棋对弈等传统项目;非遗展厅内,糖画、皮雕、掐丝珐琅等技艺展台前围满体验者,市民游客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内,家长和孩子们拼搭立体天安门模型。依力夏提•阿布来提摄
文艺演出为假日增添欢声笑语。新疆相声巴扎北晟剧社内座无虚席,《我是唱作人》《洪洋洞》等节目引得掌声与笑声交织。“新疆相声既幽默又温情,假期体验值拉满。”观众王丽红携全家首次观演后赞不绝口。5月3日晚,歌舞剧《阿拉木汗在哪里》在乌鲁木齐艺术剧院上演。该剧以经典民歌为蓝本,融合新疆民俗、非遗与现代艺术手法,呈现维吾尔族婚礼、冬不拉弹唱、黑走马等多元文化场景。观众海热古丽·艾沙感叹:“仿佛亲身走过新疆的四季,品读了一段鲜活的文化故事。”
歌舞剧《阿拉木汗在哪里》在乌鲁木齐艺术剧院上演。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从美术馆的笔触光影到图书馆的千年文脉,从博物馆的历史长卷到剧场的欢声笑语,这个“五一”假期,新疆用文化纽带串起各族群众的幸福时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不仅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更为天山南北民族团结、文旅融合奏响新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