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纵横丨新疆动漫“冰与火”
2025-05-08 09:18:3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举世无双的地毯》系列插画前,孩子们合影留念;《动态红楼梦全绘本长卷》以流动光影重构经典叙事,带观众穿梭时空回廊;虚拟现实体验区,少年们头戴设备穿越数字洞天,在克孜尔石窟的飞天乐舞间惊叹连连……“五一”假期,新疆美术馆“漫游丝路共筑美好家园”主题动漫展人气高涨,古老神话与经典名著在动漫演绎中焕发新生。
动漫作为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正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新疆动漫产业从无到有,通过多维度创新形成区域特色:阿勒泰冰雪秘境中诞生的“雪怪阿乐”斩获国家级奖项,克拉玛依首部原创动画电影《克拉和玛依历险记》在国际舞台绽放异彩,龟兹石窟壁画衍生出数字萌宠“龟兹宝宝”,各地科技馆掀起国风变装热潮等,无不展现这片土地的创意活力。当虚拟现实、云端技术激活飞天壁画,一个命题愈发清晰——这片多元文化交汇之地,能否培育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新疆亮色?
热点:
新疆动漫闯出成长路
新疆依托丝绸之路的历史积淀,与天山、沙漠、胡杨林等自然人文景观,构建出独特的视觉基因库,为动漫产业提供了丰沃土壤。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阿凡提等经典形象,更通过科技创新持续释放产业活力,成为讲好新疆故事、增进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阿勒泰冰雪秘境中诞生的“雪怪阿乐”,以“喀纳斯湖蓝”的眼睛、滑雪板造型的耳朵和憨态形象,成为新疆动漫新势力代表。历时7年,这一冰雪精灵从吉祥物发展为涵盖80余种文创产品的IP矩阵,接连斩获文化和旅游部第四届动漫类“最佳动漫形象”、亚洲IP设计大赛法人角色组冠军和OMAKE奖。
“新疆多元文化底蕴与壮美自然景观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不竭灵感。”“雪怪阿乐”IP主理人阿尔斯别克·努汉说。“五一”假期,他奔走在深圳,对接文创生产的身影,正是新疆动漫人将地域特色转化为文化符号的缩影。
龟兹石窟壁画中跃出的数字萌宠“龟兹宝宝”,凝结着新疆丝绸路粤贸行数字经济研究院的设计智慧。人工智能解析千年壁画纹样,让沉睡的龟兹文化以数字化形态重生,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如今,“龟兹宝宝”已诞生多个形象,延伸出上百款文创产品,亮相多个国际化展会。
从神话传说到历史故事,从民间艺术到国宝文物,都成为动漫创作随手可得的素材宝库。手抄《论语》的唐朝学童、跳起街舞的龟兹乐师……新疆日报社(集团)打造的《丝路瑰宝》系列MG动画,巧妙运用全媒体资源,将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拟人化,用诙谐叙事解构厚重历史,开创“动漫+考古”新表达,通过创新视效,让文物穿越时空,生动展现背后的中国精神、审美价值。
克拉玛依市正以强劲算力为动漫产业注入新动能。上海艾特海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组建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影视动漫渲染集群,2017年公司将渲染集群迁至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的中国移动(新疆克拉玛依)数据中心。“在低成本助力下,企业2017年—2023年业务量增长了十多倍。2010年至今,我们为大约70%的国产影视动画项目提供了渲染计算服务。”上海艾特海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海能说。
为促进新疆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新疆动漫产业协会在乌鲁木齐成立,49家相关企业加入,标志着产业迈入新阶段。数据显示,全疆现有近50家动漫行业企业,涵盖展会、品牌IP、服装、玩具周边、COSPLAY道具等全产业链,年营收达上亿元,展现出强劲的活力。
冰点:
亟待突破三大瓶颈
从龟兹壁画到草原史诗,从非遗技艺到雪山秘境,新疆可供动漫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元,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雪怪阿乐”“龟兹宝宝”“柯小驼”“域见·糖心心”……一批新疆原创IP形象接连涌现,逐步构建起涵盖创作、制作、传播到衍生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条,以动漫语言诠释着地域特色与人文魅力。
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新疆动漫产业仍面临结构性挑战。目前全疆动漫企业普遍呈现“小而散”状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薄弱,难以形成规模化就业生态。“兼具艺术功底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极大,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成本高昂,这些都是现实瓶颈。”乌鲁木齐新漫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东透露,新疆仅不到10%的企业具备独立完成全流程项目的能力,多数仍困于代工、外包等低附加值环节。
即使是明星IP“雪怪阿乐”也难以突破发展瓶颈。这个诞生于喀纳斯湖畔的冰雪精灵,7年内衍生出毛绒公仔、盲盒手办、滑雪服等80余种产品,却依然深陷“旺季脱销、淡季滞销”的季节性困局。阿尔斯别克坦言,该IP产品75%的销售额集中于11月至次年3月,非季节性消费场景的拓展步履艰难。
2023年8月,中国动漫集团在乌鲁木齐设立国家动漫创意研发中心新疆分中心,并为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新疆艺术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授牌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力图打通产学研链路。但新疆动漫产业协会会长郭毅指出,当前更深层的矛盾来自产业生态的断层,高校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存在错位:“毕业生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企业再培训才能参与大型项目,教育端与市场端的‘温差’仍需弥合。”
“破解‘文化资源活化不足、企业竞争力薄弱、产教融合滞后’三大矛盾,是新疆动漫升级的关键。”郭毅强调,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新疆动漫面临项目融资难、衍生品开发乏力等现实挑战。尽管产业链条初步成型,但衍生品开发与销售环节的薄弱,导致商业化进程受阻,部分优质项目因资金短缺难以实现IP价值倍增。未来需构建“文化挖掘—IP孵化—衍生开发”的闭环生态,让地域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破局:
打造“全国性文化IP”
新疆动漫产业正站在历史机遇的十字路口,如何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技术创新,逐步构建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路径?面对广阔前景与市场潜力,需从人才培养、资金注入、产业链整合、政策支持及文化创新等多维度协同发力,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能。
“新疆不缺故事,缺的是‘破圈’的叙事语言,补足短板,处理好内容与产业的关系,新疆动漫产业大有可为。”张东指出,在文化挖掘与创新层面,需深入提炼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族风俗等资源,通过融合现代科技与流行文化元素,打造涵盖动画、漫画、游戏、文创等多元领域的精品内容。例如,将史诗《玛纳斯》转化为互动游戏叙事,运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动态化呈现克孜尔石窟艺术,既保留传统文化内核,又契合年轻受众审美需求。虚拟现实与AIGC多模态齐发,为新疆文化在国内国际发展探索新生态。
针对人才断层,郭毅建议加速推进产教融合模式:“以‘产业学院’为纽带,高校将真实动漫项目引入课堂,实现‘作业即产品、学分即产值’的实训闭环,培养一批既懂市场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倾斜与专项基金,吸引技术领军人才与创作团队落户,形成本地培育与外部引进的双向人才通道。只有教育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才能从根本上破解人才供给与行业升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近日,动画电影《班超》团队正对内容进行精雕细琢。该电影由新疆天山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以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班超驻守西域的故事为主线,以大型原创歌舞剧《班超》为蓝本,巧妙融入现代元素,使班超和沙沙这两个动画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我们以动漫电影《班超》及相关延伸项目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新疆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创新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打造集文旅+动漫、IP衍生产业链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动漫这一载体,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新疆的真实面貌和多元文化。”郭毅说。
产业链条完善需突破商业化瓶颈。“我们要积极推动动漫产业商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加强动漫创作、制作、传播和衍生品开发等环节的衔接和协作,特别是强化衍生品开发与销售环节。”阿尔斯别克介绍,“雪怪阿乐”已启动IP内容生态建设:一方面开发动漫短剧、绘本等故事化内容以强化情感联结,另一方面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以短视频记录阿勒泰风情,将“雪怪阿乐”塑造为地域文化符号而非季节性符号,商业模式正从“在地旅游消费品”向“全国性文化IP”转型,借助内容传播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从旅游伴手礼到泛娱乐IP的价值跃升。
新疆不缺诞生动漫爆款的基因——古今丝路的历史心跳与时代脉动、克拉玛依的算力、Z世代的创意浪潮在此汇聚。但要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传播穿透力的文化符号,仍需在传统元素现代转译、产业链条生态构建、跨圈层传播策略等维度持续突破。期待,下一个《黑神话:悟空》《哪吒》中有更多来自新疆动漫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