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新疆·航拍新发现丨当农田变成网红景点
2025-05-10 20:15:3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5月8日傍晚,夕阳洒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万亩旱田上,无人机镜头捕捉下的画面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深绿的冬小麦、嫩绿的春小麦与星星点点的褐色豆苗交织成错落有致的色块,金色的阳光为整片田野镀上了一层梦幻的光晕。
5月8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万亩旱田美轮美奂。常谊谊 摄
“太美了!”“这会儿光线正好!”“新疆农信·农商银行”航拍新疆大型全媒体采风团的飞手们忍不住赞叹。
谁能想到,这片曾经默默无闻的旱田,如今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木垒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这里沿山丘陵区的万亩旱作农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孕育出独特的旱田农耕文化。全县旱作农田面积44万亩,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作为万亩旱田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木垒县城以南15公里处。这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即便遭遇大旱之年,沟沟坎坎间涌出的泉水也能确保农作物茁壮成长。
过去村民主要以种植鹰嘴豆、豌豆、小麦等传统作物为生,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木垒县开始重新审视这片土地的价值。当地政府发现,这片旱田不仅具有农业价值,更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潜力——随着季节更替,作物生长周期带来的色彩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于是,一场以“农旅融合”为核心的转型就此展开。
交通条件的改善,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2017年,木垒县伴山旅游公路规划筹建,这条全长100多公里的公路,将南部山区4个乡镇13个村的道路紧密相连,形成小、中、大三条旅游环线。其中小环线以平顶山万亩旱田为核心,让游客能够轻松抵达这片神奇之地。
5月8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万亩旱田美轮美奂。常谊谊 摄
伴山旅游公路还串联起12个景区景点,从县城出发,沿途的四道沟遗址、马圈湾草原风景区等景点一一映入眼帘,极大地提升了木垒县旅游的可达性。
“公路沿线配套建设的325个旅游导示牌、34个停靠站、8个观景台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极大便利,让游客在旅途中处处都能感受到贴心服务,增添了许多旅游乐趣。”木垒金蒲全域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童说。
“伴山公路通车后,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去年全乡接待过境游客15万人次,今年有望突破20万人次。”木垒县照壁山乡副乡长玛柯芭莉·夏里甫汗说。
伴随着公路的修建,平顶山村也开始发展民宿产业,2020年起,当地党员带头示范,积极推动乡村民宿建设。如今,仅平顶山就有9家持经营许可证的民宿和9家农家乐。
这些民宿特色鲜明,有的依托观景台打造云端麦田景观,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万亩旱田的壮美景色;有的则专注于为摄影爱好者和写生艺术家提供个性化服务。
“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一定要跟上,这样游客来了才能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玩得舒心、住得舒心。”玛柯芭莉说,平顶山村万亩旱田的出圈不仅带动了该村的发展,也为周边村起到了引流效果。
双湾村就是其中之一。双湾村紧挨平顶山村,为了给延绵的万亩旱田增色,村里打造了双湾村彩色观赏采摘基地。
“之前村里种了几十亩百合花和草莓,去年试验阶段,该基地就吸引自驾游客超1万余人次,带动沿线12户村民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户均月增收突破3000元。”玛柯芭莉说,今年,基地规模扩大至近200亩,新增树莓、黑加仑及有机中药材品种,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从传统农耕到农旅融合,万亩旱田的逆袭并非偶然。它既是当地政府精准施策的结果,也是村民们勇于创新的体现。当农田变成风景,当村民成为受益者,这片土地的故事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