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到舞台,他把《江格尔》唱成“顶流”

2025-05-27 20:24:4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雪峰映衬云杉翠,草原花海吐暗香。随着新疆最美的旅游时节渐近,弹唱《江格尔》的传承人们也越发忙碌起来。“巴音布鲁克景区月底就要开园,我们的《江格尔》弹唱又要进景区了。”和静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巴雅尔对即将到来的演出季非常期待,几天前他去拜访了老师满都来,请老师指点一下他和伙伴们新编创的曲段。

  巴雅尔口中的满都来老师,今年2月刚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江格尔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宝木巴的家园,英雄江格尔就出生在那里,他像耀眼的星辰照亮了草原……”这部被他传唱了45年的民族史诗《江格尔》,如今在他和几代学生的不断创新推进下,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表演形式。

满都来与学生们表演。资料图

  满都来的生活中有两个重点:草原和校园。他生长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的草原,这片孕育《江格尔》传奇内涵的土地,也孕育出无数出色的江格尔奇(演唱《江格尔》的艺人);他扎根在校园,以“传承人+专职教师”的身份,让非遗走进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传承队伍储备后继者。

  今年56岁的满都来和大多数江格尔奇一样,出生在代代传唱《江格尔》的牧区家庭,是外公孟开把民族史诗的原生态之美刻入了满都来的耳中、脑中、心中,当同龄孩童追逐嬉戏时,他已能完整唱出5章史诗和十几首民歌,唱给家人听、伙伴听,甚至唱给草原的牛羊、飞鸟、花朵听。

  但他与其他江格尔奇又是不同的,他的执念是尽可能地在草原牧区收集整理散落的《江格尔》内容,这是他的师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夏日尼曼曾经的心愿,也是满都来心中关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个概念的深层定义。

  《江格尔》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于公元15世纪前后在新疆地区逐渐形成,它描写了以江格尔为代表的勇士,为保卫家乡而与侵略者斗争的故事,其中包含史地知识、社会风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作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学的一名教师,满都来深知文化保护中文本传承的重要性,于是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利用假期跑遍了全疆各地有江格尔奇生活的地方,将130多位民间艺人的演唱内容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来,果然发现其中有很多片段是以前没有听到的,“就是这些新发现,让《江格尔》越来越充实,让我越来越有信心把田野记录做下去。”

  在探访江格尔奇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很多家庭触动过他。古稀之年的老人年轻时放牧伤到了右手,但他依然用剩下的3根手指弹奏了30多年托布秀尔,歌声中没有丝毫抱怨与失意;四世同堂的家庭17个家庭成员里有12个江格尔奇,刚满3岁的小男孩都能跟着家人们唱一段;一家人的传家宝竟是一本牛皮纸页装订起来的本子,上面记着《江格尔》的一些段落以及很多民间歌曲的词……这一幕幕让满都来觉得,在传承之路上,他有很多同行者。

  为了让《江格尔》呈现的内容更加完整,满都来拿出了自己的收集所得,与翻译专业人员一同编写了《巴州地区江格尔传承情况与现代江格尔其说唱章节》《江格尔十二英雄史诗》等文章。

满都来。资料图

  满都来认为教育传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这些年他义务编撰了《江格尔》学习教材、视频课件,提供给各中小学的课外特色课堂,并赴和静县、博湖县的多所学校现场授课,指导学生学习和编排节目。

  如今,青年江格尔奇们开拓了“史诗+摇滚”的组合,让托布秀尔、鼓和电吉他、双排键等现代乐器一同演奏,使《江格尔》的演唱更有律动感和时尚气息。“我们的演唱在各大文旅展会、非遗展演中都很抢眼,让观众从多层面认识新疆这个好地方的故事。”巴雅尔说。

  2024年10月,满都来带着他的学生参加了在吐鲁番举行的“何以中国·五星出东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让充满现代意识和震撼力的《江格尔》之声响彻交河故城的夜空,尽显非遗作为古今对话之通道的无穷魅力。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