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2023-12-07 15:30:0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学习与思考】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孙慧 博士研究生 杨伟艺 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 孙华平
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必须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和合作共赢观,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必须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和合作共赢观,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以和谐共生理念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旨在通过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类要素的总体和谐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既不能以限制人类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代价,又不能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不作为,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自然观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科学自然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作为行动指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构建绿色健康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全社会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要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三是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各类评估、监测、治理、惩戒等规章制度,全过程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应当坚持的重大原则,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并重,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现“双碳”目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论述为指导,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二是推进发展方式绿色变革。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三是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进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设,强化低碳科技重点项目引领,聚焦碳捕集、利用、封存等前沿技术开发,鼓励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加强“双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以全民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协同加速“双碳”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人民群众既是“双碳”目标实现所营造优美生态环境的共同享有者,同样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共同参与者,要引导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双碳”工作中去。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汇集全民参与积极性。一是增强全民绿色低碳意识。建立健全“双碳”工作宣传教育机制,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绿色低碳、勤俭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鼓励引导开展绿色低碳行动。制定多样化、创新性的激励措施,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真正使绿色、低碳、节约成为群众生活自觉。三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绿色低碳政策制定,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双碳”政策体系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的整体系统观,以有效统筹科学布局推进“双碳”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切实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协同、因地制宜。要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把握和处理“双碳”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与其他工作一体推进。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整体系统观,统筹有序一体推进。一是正确把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系。做好“双碳”工作,要努力做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效衔接、联动实施、协调推进。二是推动重点消费领域率先达峰。煤炭消费是碳排放最大的“贡献者”,力求率先达峰,为非化石能源或低碳能源的发展留出空间。三是统筹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既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又要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减碳计划,确保经济增长不失速、不失效。
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以刚性法律约束保障“双碳”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严密法治观体现了法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推进。要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让法治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下好制度建设这一“先手棋”,切实把“双碳”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严密法治观,用法律约束保障“双碳”目标按期实现。一是加快构建实现“双碳”目标的制度体系。强化“双碳”工作顶层设计,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宣传落实“双碳”“1+N”政策体系。二是严格法规制度执行。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监测的各项制度。三是严格考核问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双碳”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双碳”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合作共赢观,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行动确保“双碳”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合作共赢观为指导,积极发挥中国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合作共赢观,彰显中国担当。一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严格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制定“双碳”相关标准规范,不断增强我国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三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基建、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把“一带一路”建成绿色发展之路,让优美的生态环境造福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