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

2024-02-23 09:24:3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文化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闫炜炜 自治区社科联治疆方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文静

  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把握其鲜明的理论品格,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时代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观点、论断、部署,形成了主旨鲜明、系统完备、逻辑严密、意蕴深邃的科学理论体系,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把握其鲜明的理论品格,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时代命题。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观点归纳为11个方面,“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居于第一位。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到“党的文化领导权”,体现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引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格局全面重塑,激发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关键引领作用。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做所谓“开明绅士”,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同时,努力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义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格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构成了这一实践格局的三个维度。

  价值观问题作为最重要的维度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国国情,联通古今,沟通中外,是中国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资源,以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来统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多元诉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是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努力形成体系发达、层次丰富、精准对接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人民情怀、民族情怀与天下情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出发,从人类和平发展愿景出发,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创性内容,围绕文化自信的生成、内涵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系统论述,使之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将文化自信置于大国崛起过程中的根本性、决定性的地位,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作为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根基性、总体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思想资源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不是泛泛的口号,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在对自身所拥有及创造的文化自觉反思和理性审视的基础上,对其文化价值体系、优秀文化传统、共同信仰信念的充分肯定和认同,以及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对于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克服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历史虚无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等思想倾向。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意义

  当代中国的崛起和民族复兴已经成为21世纪最显著的世界发展趋势。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思想,深刻阐发中国在文明本质、文明关系和文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的根本主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追求。同时,这一思想坚持胸怀天下,统筹把握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从文化文明角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凝结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明在本质上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文明交流互鉴基础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协和万邦的新文明观。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要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围绕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中国观点、彰显中国智慧、构筑中国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大国崛起之道、中国的历史发展之道、中国的参与世界治理之道,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条件。

  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原理性理论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及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观点,又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弘扬发展这些原理观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目标任务、创新范式和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指明方向,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中国方案,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凝聚思想共识,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培育了文化土壤。正是基于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通过理论的强大阐释力、说服力、吸引力来凝聚社会共识,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