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2025-04-14 11:04:4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思想小品】
卞红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这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提出了理念遵循和实践要求。
坚持内容为王。在新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传播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研究阐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研究阐释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研究阐释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借助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把“大众化”和“化大众”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学理化阐释、体系化构建,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确保“真味”,富有“趣味”。一是树立理论传播新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求“真”求“实”与求“活”求“新”相统一,以高质量内容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背后的思想伟力。二是以学术讲政治,讲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讲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学理,讲透现实问题的基本道理。三是深入调研各族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共赢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用鲜活的“本土话语”精准打造理论传播产品,让群众真正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
坚持理论“转化”。理论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练性,在面向群众时要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生活话语”“大众话语”,善于为理论话语添“烟火气”、带“网感”。一是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还原到鲜活的具体实践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二是找准理论传播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从学理哲理道理上将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相融合,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实现厚重内容和轻量表达的融通呼应。三是讲好科学理论的“普通话”,入乡随俗,链接好地方实践的“方言”,“通天线”“接地气”“润人心”,“传”出特色、“播”到深处。
坚持“活化”传播形式。全媒体时代为理论传播带来更广阔平台和更便捷渠道。一是坚持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并重,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传播模式,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理论传播就到哪里。二是统筹线上线下,协同利用报、刊、网、端、微、号、屏等平台,有效运用VR、AI等新兴展示技术,实施可视化传播、情境传播,在可观可感的“真实”情境中,实现精准传播。三是优化网上互动性环节设计,通过转、赞、评聚人气,在“多中心化”中打破圈层壁垒,拓展理论传播可触达的范围。
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新趋势,积极回应现实关切,突破媒体形态边界,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传播新样态,确保理论“走向”人民,真正实现将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清、传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