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连连看”新疆|人民日报连发3篇看新疆,看了啥?

2023-06-07 18:07:59    来源: 天山网

  TA们在大大的新疆“挖呀挖呀挖”,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感动,在各大平台“传啊传啊传”……

  5月,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四季看新疆”之“追着花儿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20余家中央、各省级媒体的记者,深入伊犁、塔城、和田,以行进式报道方式,全媒体展现新疆壮美的自然景观、淳厚的风土人情和蓬勃的社会风貌。

  天山网小编带您看看央媒各路记者都挖出了些啥?

  《人民日报》连续3天刊登“追着花儿看新疆”系列报道。记者挖到了哪些好故事,故事背后有哪些看点?一起跟随记者笔触看看吧!

  “花样”多、增速快、绿能足——看高质量发展成效实

  ①“花经济”

  甜叶菊叶是一种天然优质植物甜味剂。曾经,每公斤甜叶菊叶只能卖十几元钱。

  有了提纯技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三宫乡的企业可以就地生产甜菊糖苷。产业链延长了,甜叶菊叶的价格水涨船高,每公斤能卖近300元。

甜菊糖苷生产车间。人民日报记者杨烁壁摄

  无独有偶,芦草沟镇四宫村引进精油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从种植、开发、销售到后期薰衣草秸秆再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特色产业链。“花经济”产业链不断延长,带动老百姓“花式”致富。2022年,四宫村718户村民人均收入2.2万元,比全镇人均收入高出约2000元。

伊犁州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农业产业园亚麻花盛开。人民日报记者杨烁壁摄

  ② 口岸经济

  17个常年开通的国家一类口岸,是新疆扩大开放的底气和优势所在。5月18日,人民日报记者见证了一个新的纪录:当天,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入境货运车辆首次突破1000辆大关,达到1099辆,为历史最高水平。

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刘玉龙摄

  一季度,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80.7亿元,同比增长80.3%,高于全国增速75.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一位。头天采摘的蔬菜,第二天就出现在哈萨克斯坦家庭的餐桌上;以前要到口岸现场申报的手续,现在在手机上就能办,每月能再增收1000多元……老百姓对快的感知更具体,也更实在。

  ③ 新能源经济

  干旱少雨、日照强、风沙大,这些都曾是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现如今,“晒太阳”能挣钱,大风也能“吹”来钱!

  国家电投洛浦光伏电站是和田地区投产单体最大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在建期间用工约1500人,当地人达1000人。塔城地区的老风口—玛依塔斯、禾角克—铁列克提区域是新疆两大风区,年可利用小时数7500小时。一季度,新疆风力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增长2.1倍,拉动全区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光伏发电产业园。人民日报记者向子丰摄

  致富“花样”多、外贸增速快、绿能转型稳,新疆把资源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新疆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这背后,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有力的统筹推进。

  今年3月以来,新疆相继召开乌克昌、南疆、东疆、北疆片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谋篇起势。5月26日至27日,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施工表。

  百家宴调百家味 团结村育团结果——看民族团结续新篇

  一颗星星挂不满天空,一块石头垒不成山峰。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目前有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生活在这片土地,各民族同胞一起耕耘、共同生活。

  ④ 邻里百家宴

  塔城地区有1.1万个家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组成。走进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记者赶上了“邻里百家宴”。来自社区14个民族的几十个家庭,将自家特色美食摆上长条桌,大家共享美食、载歌载舞。哈尔墩社区有个传统:把问题解决在“桌子”上。这张“桌子”,就是“邻里百家宴”。

“邻里百家宴”上,村民坐在一起分享美食,载歌载舞。人民日报记者李亚楠摄

  “虽然我报道过塔城地区很多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但‘邻里节百家宴’我是第一次参加。”在记者看来,大伙儿凑在一起,不仅是吃美食,也在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居民感情愈发深厚。正所谓:“邻里百家宴”,满满中国味。长桌调众口,浓浓石榴情。

  ⑤ 吉亚乡团结新村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山地占总面积的33.3%,沙漠戈壁占63%,仅占3.7%的绿洲,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300多块。在这儿,记者“挖”到了一个沙漠里“长”出一座城的故事。

  由于人多地少,2014年和田市决定兴建一个新的村落。经过近10年不懈奋斗,吉亚乡团结新村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长”了出来。团结新村现有居民500多户,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个民族。

  多年来,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村里各族群众像家人一样团结在一起。村党支部原书记朱德荣告诉记者,各民族同胞逢年过节都会走亲访友,相互传授种植、养殖技能,携手开创幸福生活。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团结新村从无到有、繁荣发展,已然成为一个生动的注脚。

  产业旺、生活富、村景美——看乡村振兴成色足

  乡村振兴,是脱贫之后农村又一个奋斗目标。

  ⑥ 如则麦麦提·阿卜杜拉的新家

  “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从山里搬进了这里的新房子。”在和田地区策勒县津南新村,如则麦麦提·阿卜杜拉和人民日报记者分享了他的喜悦。

  易地搬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腾挪,还带来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如则麦麦提一家原本住在山上,以游牧为生。搬下山后,他们有了固定住所,还搞起了大棚种植,收入更加稳定。去年年底,津南新村近380户村民人均收入达1.1万多元。天津对口援疆工作组还为津南新村建造了村民活动中心,搬来的农牧民有了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

津南新村民居一隅。人民日报记者向子丰摄

  ⑦ 桃花村的主题民宿庭院

  靠近景区的伊犁霍城县大西沟乡桃花村不缺人气,但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杨玉兰,从没想过在土地之外赚到钱——直到她也做起了民宿生意。如今,杨玉兰把土地都流转了,“心思都放在了民宿上。”眼下,桃花村已打造22家主题民宿庭院,带动本地40多人就业,全村人均年增收2000元。

  旅游热带火了民宿,也带火了餐饮。塔城地区额敏县郊区乡甘泉村成了全县的“小饭桌”,县里很多人都乐意来吃上一碗农家饭。外地学习归来,村民马兰花开了家拌面馆,“现在一年少说能挣20万元。”为了支撑餐饮产业长远发展,村里还建了餐饮实训基地,用于人员培训。

额敏县郊区乡甘泉里村夜景(资料图)。陶江华摄

  2022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50元,同比增长6.3%。马兰花心里清楚,是游客带火了生意——吸引游客的,是越来越美的村子。2023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如今,特色产业搞得旺,增收致富方式多,农旅融合村景美,自治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乡村更富、更美,老百姓的日子更甜了!

  以花为媒,花团锦簇。人民日报记者挖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描绘了自治区经济发展之花、民族团结之花、援疆合作之花、文化文明之花、幸福富裕之花,展现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2018年,我来过新疆,这是第二次来,新疆变化太大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每个人的笑脸。”记者感慨,那一张张笑脸上,满是百姓的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看杏花闹,夏嗅薰衣草。秋收长绒棉,寒英别样娇。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四时有“花”。花儿都开好了,不来走走看看?

  编辑:葛惠芹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廖映月 迪木娜·吾斯尔汗 张赏华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