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感受新疆的“不一样”

2023-10-10 18:05:56    来源: 中国网

  2023年9月24日至28日,我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组织开展的“向西开放@一起向未来”网络主题传播活动,这也是我第二次踏上新疆这块土地。

  提起新疆,多数人的脑海中会率先浮现出冰川雪山、牧场森林、峡谷草原,此外还有葡萄、哈密瓜、红枣、梨等甘甜的瓜果。然而,这些却远不足以定义新疆。新疆的热情与浪漫、美食与游乐、山水与人文,都能让“新疆是个好地方”不再是一句宣传标语,而是实打实的感受和评价。

11

  不一样的“国际大巴扎”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大多数人进疆的第一站,当然也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新疆国际大巴扎则是第一个采访点。出发前,由于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对乌鲁木齐和新疆国际大巴扎也有了更多熟悉感和期待。

12

  当天抵达乌鲁木齐已是下午,当地气温较低且其他参与人员行程有所变动,故原定傍晚前往新疆国际大巴扎的行程被取消了。“晴天的大巴扎游人如织,不知雨天的大巴扎有怎样的风情?”有了这样的想法后,询问了几名有此意向的媒体同行,遂一拍即合前往。

13

  “大巴扎”维吾尔语是集市、农贸市场之意。雨天夜晚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少了些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街头民族表演,但却能更加深度感受新疆的民俗文化风情和融入当地生活。穿行其中,便被四周商贩热情的叫卖声所吸引,抬眼望去,民族手工艺品、地毯、珠宝、香料、干果……犹如万花筒般摆放整齐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对面的美食街,也是让人步伐趋缓。馕、烤肉、烤包子、手抓饭……一再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想必没有人能够从这里空着手出去。

  来了乌鲁木齐,一定得去新疆国际大巴扎,一站式感受新疆民族文化的缩影。后来得知,此行所有外省的同行,虽抵达时间不同,但均以不同方式自行前往了新疆国际大巴扎。

  不一样的和谐之美

  没去过新疆的人,提及便会想到维吾尔族。其实,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除汉族外,还居住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新疆,多民族杂居,多民族文化交融,多宗教并存,使得新疆极具魅力。

14

  在阿拉山口市,我们与哈萨克族、蒙古族的朋友互相交流,不同的面孔却无比自然亲近。来自广西、云南、四川、甘肃等地的媒体同行,与当地少数民族把酒言欢,彼此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在行走过的一个个街巷和房屋前合影留念,留下一个个美好的定格画面。

15

  在伊宁市六星街,这里聚居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等民族,游客来到这里,左手一个阿谷朵·格瓦奇,右手一个俄罗斯大列巴,不同民族的文化与美食,在这里实现了和谐共处。此外,不同民族特点的建筑也完美融合,维吾尔族风格的铁艺门廊、俄罗斯风格的铁皮尖顶木屋门廊,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汇聚融合,形成了当下最为流行的“多巴胺”打卡点。

  不一样的美食文化

  从新疆回来,有朋友咨询最有特色的美食,我却答不上来,因为新疆的美食太多,除了较为出名的馕、烤肉、手抓饭等,美食也存在于路边拐角不知名的面馆,又或者农贸市场内不起眼的打馕店。

  首次前往六星街已是夜晚,在此行结束前的三个小时,我再次前往了六星街,也如愿看到了她白天的模样。中午行走在六星街,不禁感慨其绚丽迷人,多彩的房子与温暖的阳光,更有不同民族的美食值得解锁。

16

  “面肺子据说最早起源于伊犁,它是以羊的内脏做原材料制成的,凉拌、爆炒、浓汤都让人回味无穷。”当地人介绍,六星街适合慢生活,在景区里边走边逛,从百年老字号到网红美食,在这都可以尝到。

17

  如今再问新疆的美食是什么?我想那是一种生活和腔调。新疆人用美食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也传递着他们的热情与好客。对于尚未品尝的美食,我想可以留给下次,毕竟新疆这块土地,不可能只会想来一次。(孙梦瑶)

[责任编辑: 卡那提·胡尔马尼亚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