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昭苏县喀夏加尔镇:种下“石榴籽” 盛开“幸福花”
2024-01-26 08:45:08 来源: 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记者/赵颖 见习记者/胡建霞
冬日暖阳透过玻璃窗照进石榴籽活动室,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或喝茶话家常,或以棋会友乐在“棋”中;活力十足的电商主播正在直播间助农带货,热情地向全国网友推介特色农产品和民族服饰;喀拉托别小学书法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哈萨克族小朋友练习毛笔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追着雪花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全媒体报道团队,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喀夏加尔镇克乌克加尔村,一幅幅民族团结的生动画面映入眼帘。
喀夏加尔镇党委书记亚森别克·阿合尔介绍,克乌克加尔村创建石榴籽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一方面,以老年人为主体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团结知识和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另一方面,在矛盾纠纷调处、土地流转等重大事务决策时,及时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通过村民自治实现乡村善治。
“我们充分发挥老年人优势组建卡利亚人民调解队,卡利亚在哈萨克语中意为‘有威望的老年人’,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经常会找这些老人调解。”亚森别克说,卡利亚人民调解队由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组成,村民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邻里及草场纠纷等,双方无法解决的,就会到村里的群众议事厅寻求帮助。
据悉,喀夏加尔镇深入推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枫桥喀镇”,推行“一管三说”“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各族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村级各基层力量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矛盾纠纷后第一时间介入,引导当事人到群众议事厅讲清事情原委。卡利亚人民调解队从睦邻友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调解,用情打动矛盾双方。由法官、法律顾问、司法助理等组成的法律服务队在小法庭中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引导当事人用法治方式化解纠纷。
“通过将法理事理情理讲透,让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进一步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亚森别克说。
克乌克加尔村还通过开展“法进万家”活动,探索推行“三学、五建、四到户”工作机制,提高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借助微信、抖音在网格群推送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普法视频,扩大宣传覆盖面。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该村2023年在辖区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普法活动48场次,通过卡利亚人民调解队调解矛盾纠纷68起,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让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乌孙故里出义士,天山脚下颂英雄。2015年7月7日19时,昭苏县喀拉苏乡一牧民报警称100多只羊被困河滩,正在值班的喀夏加尔镇派出所副所长邬建杰接到报警后,立即带领值班民警、协警赶往出事地点。
眼看羊群就要被上游突发的洪水吞噬,邬建杰当机立断,带头跳入河水中,与同事组成人墙,将数十只羊安全救上岸。随着水位的暴涨和流量的加大,两名协警被强大的水流冲进深水区,身体迅速下沉。此时,邬建杰不顾个人安危冲向洪流,拼尽全力把两名战友拉了起来,而自己却被湍急的河水卷走,失去了宝贵生命。
24年的相依相伴,24年的精心呵护……克乌克加尔村哈萨克族村民乌合托尔江·米曼汗照顾汉族老人张举生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人知。从1991年起,乌合托尔江便跟随村里的木匠张举生一起为村民建房并学习木工,师徒二人自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由于张举生一辈子没结婚,在当地也没有亲人,常称呼乌合托尔江为“干儿子”,而憨厚朴实的乌合托尔江也把老人当成父亲对待,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饮食起居,亲如父子。
“为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喀夏加尔镇在克乌克加尔村、别迭村等村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大院、文化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邬建杰、乌合托尔江等先进人物事迹,促进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学习身边榜样,汲取奋进力量。”喀夏加尔镇党委委员、统战委员木沙哈力·居马洪说,该镇通过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让一处处民族团结文化大院、文化墙成为滋养人心、凝聚人心的幸福阵地,持续做深做细做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细胞工程”,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添砖加瓦。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喀夏加尔镇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人际网”和“生活圈”。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经济发展上互助,在生活空间上互嵌,在文化传承上互融,共同建设和谐美丽幸福家园,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常开长盛、芬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