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非遗|艾德莱斯 一眼千年

2025-05-17 19:25:43    来源: 新华社

5月13日,在和田吉亚乡,祖丽皮亚·杰力力在查看晾晒的丝线。她从小跟着家人制作艾德莱斯绸。

  新疆塔里木盆地腹地,狂风吹起塔克拉玛干的无垠沙丘,一路南下、呼啸奔袭。南边,昆仑山消融的雪水、蜿蜒北上,穿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滋润着玉龙喀什河的古老河床。千里之遥的雪山和沙漠在塔里木盆地南缘隔空对话,诉说着千年历史的丝路绿洲——和田的传奇过往。

  千年前,养蚕技术传到新疆,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和田逐渐开始养蚕缫丝,并在这片多种文化碰撞的土地上,发展起独特绚丽的丝路瑰宝——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

5月14日,在和田吉亚乡,热萨莱提·阿卜杜吉力力展示艾德莱斯绸做成的服饰。她目前在吉亚乡从事艾德莱斯绸推广工作,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

一颗颗蚕茧经过

煮沸抽丝、缫丝、设计、捆扎、扎染

整理图案、上机织绸

最终成为艾德莱斯绸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苏杜尔汗·阿不都热合木将蚕茧煮沸抽丝。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苏杜尔汗·阿不都热合木将蚕茧煮沸抽丝。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苏杜尔汗·阿不都热合木在进行缫丝。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帕泰姆汗·麦海丁在进行缫丝。

  艾德莱斯意为“扎染”,讲究先染后织,图案融合地域特色,常见石榴纹、巴旦木纹、手鼓纹、羊角纹等,色彩梦幻绚丽,绸飘天山南北,已然成为代表新疆的视觉符号。2008年,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月14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扎好的丝线在进行染色。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在捆扎丝线,准备进行染色。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再次捆扎丝线,准备进行进一步染色。

5月14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在排布图案,为下一步的织造做准备。

5月14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按照设计好的图案依次把丝线连接起来。

5月14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在确认最终的设计图案。

5月14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在整理拼好图案的丝线。

  如今在和田吉亚乡,仍保留着古老的扎染技术和木制织布机,这里被视为艾德莱斯绸的主要发源地。当地百姓以艾德莱斯为荣,人们争做非遗技艺的传承者。走进吉亚乡,织布机“哒哒”声不绝于耳。通过发展机器织造、创新设计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和田当地生产的艾德莱斯绸已走出新疆,销往全国,并逐渐走向世界。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感受这梦幻绚丽的古老传承。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在使用传统木制织布机织造艾德莱斯绸。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在使用传统木制织布机织造艾德莱斯绸。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机器作坊里,工人在使用现代织布机织造艾德莱斯绸。

5月13日,在吉亚乡一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工人在整理丝线、排布图案,准备织造艾德莱斯绸。

手抚艾德莱斯

梦回丝路古道

驼铃声声响起

绚丽的艾德莱斯绸见证

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辛悦卫

  制作:任正来 刘莲芬 鲁金博 刘梦琪 胥晓璇

  非遗工作室

  新华社摄影部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