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在开放中绽放 在改革中前行
2024-10-10 17:14:59 来源: 新疆日报
中广核新能源新疆塔城老风口风电场(7月2日无人机摄)。王全明摄
巴克图口岸国门(7月2日摄)。胡尔买提摄
“丝路琴韵·筑梦塔城”2024新疆·塔城第四届国际手风琴文化艺术节现场(8月16日摄)。 李霞摄
塔城天然气利民工程玛依塔斯至托里段施工现场(7月18日摄)。姜楠摄
中水四局(塔城)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风机塔筒制造生产车间(9月20日摄)。付建东摄
塔城市手风琴雕塑(6月14日摄)。阿斯哈提摄
丝路文化商品城全貌(7月2日摄)。代姣美摄
塔城地区,位于祖国西北部,犹如雄鸡版图上最绚丽的尾翎,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千年之前,这里是门庭若市的丝绸之路北道驿站。巍巍天山下,茫茫草原间,商旅不绝,横贯东西。日月如梭,斗转星移。新中国成立75年来,这片蕴含着古丝绸之路气质的土地,深挖自身潜力,再次凝聚动力,持续迸发活力。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塔城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开放促发展,以改革增活力。聚焦制约塔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谋划推动了456项改革举措,一批事关长治久安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地区各项工作发生历史性变化,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
如今,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塔城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巴克图口岸焕发生机,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塔城人民正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塔城试验区 开放新高地
从曾经的芨芨草滩到如今一条条笔直的园区道路、一幢幢林立的厂房和高楼,位于巴克图口岸的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的变化,可谓塔城试验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20年1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塔城试验区以来,塔城地区按照“当年启动、三年初显、五年成形、十年建成”的建设路线,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塔城试验区依托巴克图口岸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充分发挥地区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大农业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编制完成了试验区总体规划和“三区”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了4大产业功能分区。
目前,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累计建设了40公里主干道路,铺设供水、排水、电力设施,建成厂房35万平方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国际物流园铁路专用线、辽疆产业园等一批关键性、基础性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2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跨地州通办,在全疆率先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新模式改革,建立“塔礼包”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制度,实现企业开办费用“零成本”……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入驻。
截至目前,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累计入驻企业111家,其中不乏三一重能、中水四局、金风科技等知名企业。风机叶片、风机塔筒等先进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顺利投产,产业发展体系更加完备。
在塔城有这样一句话——“口岸兴则塔城兴。”
有着260多年通商历史的巴克图口岸距哈萨克斯坦乌尔加尔机场110公里,距阿亚古兹铁路枢纽250公里,距俄罗斯新西伯利亚1345公里,是目前我国连接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最便捷的口岸之一。同时,距塔城市区仅12公里,距哈萨克斯坦巴克特口岸仅800米,是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口岸,拥有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和粮食、肉类进口资质。
近年来,塔城地区狠抓口岸经济,依托巴克图口岸开放优势,建设实施了新联检厅、海关H986、报关报检综合楼等项目,巴克图口岸实现每周7*12小时通关,进出口规模不断增长。
2021年至2023年塔城地区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331.02亿元,年均增长60%以上,较2018年至2020年增长2.6倍,全地区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一年一个跨越。
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
安装太阳能路灯、村村摊铺柏油路、建设乡村幼儿园、发展绿色农业、建设文化场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塔城地委、行署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和援疆资金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四五”以来,塔城地区城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6%、9%,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改造老旧小区102个1.75万户、棚户区改造3897套,县县实现通高速,“气化电化塔城”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携手共进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裕民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全县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肩负着全县5.1万人口的医疗、急救、康复和预防保健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现有的医疗设施和空间已渐渐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就诊量。2023年6月,裕民县人民医院1万平方米住院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此项目预计2024年底投入使用。
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增加约110张床位,合理规划业务用房,使急诊患者不出楼就能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同时增加了血透室、检验科、门诊科室、ICU病房等就诊面积,更好地服务患者。
裕民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瑜萍说:“新综合楼的建成将极大地提升县人民医院的整体实力,极大地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可配备更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
近年来,塔城地区建立教育“组团式”援疆常态化工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缩小了147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距;紧密型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达100%,在全疆率先开展市域综合医疗改革试点;健全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服务体系,“零就业”家庭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建立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而今,更均等的服务、更完善的保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塔城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1—8月,塔城地区各级财政部门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塔城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2.3亿元,同比增支7.2亿元,增长3.67%。其中,用以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达15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6%。
民族团结 共筑和谐梦
“我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一到过节,孩子和亲戚就会从各地赶回来,大家各显身手做一桌饭菜,特别丰盛。”9月29日,摆志军说。
今年49岁的摆志军,是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居民,他的大家庭由维吾尔族、塔塔尔族、回族、汉族、乌孜别克族5个民族组成。
哈尔墩社区共1510户3821人,有14个民族。“每逢传统节日,我们社区都会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大家通过才艺表演、座谈交流、趣味游戏等方式,多层次多形式交流互动,在欢声笑语中将民族团结的理念传递给各族群众。”哈尔墩社区党总支书记巴哈尔古力说。
塔城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29个民族。一条条柏油路贯穿乡村,一排排民居干净整洁,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这是塔城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写照。
在乌苏市九间楼乡,有一张小摇床被当作宝贝传借了近60年,承载着29个不同民族孩子使用摇床的回忆;额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退休民警马新华,无私赡养汉族“爸爸”杨吉春20年,无偿帮助哈萨克族“弟弟”叶尔木拉特·克孜汗一家三口12年……在塔城地区各地,一个个民族团结大爱的感人故事,唱响了新时代各民族大团结的赞歌。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塔城地区紧紧围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五个认同”思想基础持续夯实。探索建立各领域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工作机制,将有形有感有效贯穿其中,着力打造全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塔城地委专门召开扩大会议,制定实施意见,系统谋划推进青少年教育、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等工作,全地区互嵌式小区达到100%,连续两届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五个认同”“四个与共”更加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塔城地区获各级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9个、模范个人111人(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7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0个;塔城市、乌苏市、额敏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托里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如歌中所唱,塔城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阳光沐浴下,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如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像阳光、空气般融进全地区各族群众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族群众的血液里。
(兰悦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