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迎来客流高峰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的中哈两国连接通道两侧,有一对方鼎形建筑,典雅大气(7月28日摄)。进入7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迎来边境游、跨境游、购物游客流高峰,每天进出合作中心人员超1.6万人次,最高时1天达2.1万人次。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哈两国以及第三国的公民不需要办签证,仅凭有效证件就可自由出入。
  • 察布查尔县工业企业向绿色智能转型发展

     7月28日,山东能源集团新疆能化公司伊犁一矿员工在安全生产调度中心查看工作面采煤机运行情况。山东能源集团新疆能化公司伊犁一矿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2022年8月建成投产新疆基地首个千万吨级智能化工作面,产煤量大幅提升,采煤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 口岸与产业深度融合 博州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2022年,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2530.99万吨,同比增长14.2%,其中铁路口岸1365.85万吨、占全疆近6成,全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6211列,居全国前列,其中欧洲方向占81.4%,居全疆首位。阿拉山口市完成进出口贸易额41.86亿美元,同比增长65.5%。阿拉山口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上的重要支点,对促进我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经贸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
  • 巩留县依托“天山药谷” 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巩留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将中药材种植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打造农业科技园“天山药谷”中草药种植核心区,实施中草药种植“一乡一品”,健全“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等,促进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 阿拉山口加快口岸经济转型升级

    7月24日,出入境中欧班列及其他货运列车在阿拉山口站编组场集结待发。今年1—6月,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3296列,同比增长10.2%;过货量701.8万吨,同比增长19.5%。
  • 塔城糕点的产业链从小麦育种开始

    任何一座城市,不管地处何方,都有属于它的特色美食。对于地处祖国西北边境的塔城市来说,糕点必排在特色美食列表的最前列。
  • 607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单日出口商品车创历史新高

    7月26日,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的出入境通道,记者看到,早晨11时,这里已经有180多辆车正有序排队出境,其中,有120多辆都是即将出口的商品车。
  • 土地进了“托管班”,农民进了服务队,水磨村人均年收入45600元

    眼下,田间地头都是“三夏”生产的丰收景象,塔城地区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水磨村的农田里却不怎么看到村民的身影。原来,通过土地托管模式,水磨村的土地交由村里成立的合作社集中管理,土地进了“托管班”,农民纷纷当起了“甩手掌柜”。
  • 布尔津县冰上运动中心年底将建成投入使用

  • 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上半年贸易额达1.2亿元

     7月21日,一辆辆满载油葵、面粉等商品的大货车从巴克图口岸入境后,缓慢驶入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监管区,经塔城海关工作人员监管放行后,驶入塔城市落地加工厂区。与此同时,在边民互市塔城丝路文化商品城各店铺,进口蜂蜜、糖果、日用百货等商品琳琅满目,游客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 夏日炎炎 阿勒泰旅游如何“清凉”突围

    入夏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的游客纷至沓来。吸引人们的是这里的清凉和美景。地处新疆阿尔泰山中段的喀纳斯景区,平均海拔在1374米以上,森林覆盖率25.8%,这里夏季平均温度在17摄氏度左右,舒适的“凉”催生了旅游的“热”。
  • 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建设加速推进

    七月流火,在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投产项目和在建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派如火如荼景象。
  • 塔城市30.97万亩小麦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

    又到一年麦收时节,麦浪滚滚,麦穗飘香。在塔城市恰夏镇和喀拉哈巴克乡的小麦地里,农户们忙着抢收小麦,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 越天山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吹沃野,棉苗挺立,尉犁县“无人农场”远程遥控的植保无人机在空中悬停,传递着丰收的期许;大漠长河,绿染黄沙,且末县治沙基地130米长的喷灌悬臂,每7小时画出一个绿色同心圆;吐鲁番盆地2000多年历史的坎儿井,天山雪水汩汩流淌,浇灌着绿洲10万亩良田;蓝天丽日下,伊吾县泛着钢铁色泽的大型煤化工生产装置鳞次栉比,在大地上展开一幅现代工业发展的画卷……
  • 古老坎儿井有了新故事

    坎儿井是新疆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水利工程,是各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据统计,全区有2000多条坎儿井,总长5000公里以上。其中吐鲁番有1200多条,哈密有500多条,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地也有分布。吐鲁番盆地是坎儿井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新疆坎儿井的起源地。
  • 七彩河畔灯火璀璨

    夏夜的布尔津县七彩河畔微风习习、灯火璀璨,音乐喷泉、艺术灯光汇聚一起,流光溢彩,吸引了众多来自各地的游客。
  • 布尔律:老码头焕发新活力

  • 墨玉县产城融合园:“智造”推动产业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SMT(表面贴装技术)贴片车间,5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智能车间,676台全自动袜机嗡嗡作响……近日,“新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墨玉县产城融合园,智能机器运转的声音不绝于耳。
  • 壮大产业集群 集聚发展动能

  • 哈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变”与“不变”

    “每年煤炭转化量达3070万吨,产值超过4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6月16日,在与“新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团座谈时,哈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文郁介绍哈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时说。
  • 巴州:精准服务拓宽招商“朋友圈”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6月21日,记者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商务局获悉:1月至5月,巴州共落实执行招商引资项目412个,引进到位资金195.90亿元,同比增长30.01%。
  • 大石门水库首次泄洪排沙

    随着汛期来临,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车尔臣河大石门水库首次开启底孔弧形闸门泄洪冲沙,达到下泄流量200立方米每秒。自6月20日开始泄洪排沙以来,水库水位累计下降20米,这也是该水库下闸蓄水以来首次进行泄洪排沙工作,腾出库容确保安全度汛,为下游生态输水和荒漠化治理提供保障。
  • 尉犁县:株株罗布麻撬动富民产业

     尉犁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是国内最大的罗布麻原生地,罗布麻分布面积达160万亩,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罗布麻又名野麻、红花草、泽漆麻,主要生长在沙漠盐碱地或河岸、山沟、山坡的沙质土地上。
  • 且末县:点沙成金,绿富同兴

     且末县,地处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昔日,这里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今朝,一代又一代且末人“与天斗、与地斗”,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在沙漠里书写了一部绿色答卷。
  • 壮大产业集群 集聚发展动能

    近年来,新疆“东大门”哈密的“含绿量”“含金量”越来越高。哈密市推动工业产业绿色转型,以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为主要途径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哈密市工业园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 且末县:点沙成金,绿富同兴

    且末县,地处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昔日,这里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今朝,一代又一代且末人“与天斗、与地斗”,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在沙漠里书写了一部绿色答卷。
  • 尉犁县:株株罗布麻撬动富民产业

    尉犁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是国内最大的罗布麻原生地,罗布麻分布面积达160万亩,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罗布麻又名野麻、红花草、泽漆麻,主要生长在沙漠盐碱地或河岸、山沟、山坡的沙质土地上。
  • 哈密市: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变”与“不变”

    哈密市是煤炭资源富集区,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12.5%,居全疆首位。其中,哈密区域内三塘湖、淖毛湖矿区的煤炭含油率超10%,最高可达16.3%,是世界罕见的富油煤资源,也是煤制油气、发展煤化工的理想原料。
  • 大石门水库首次泄洪排沙

    随着汛期来临,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车尔臣河大石门水库首次开启底孔弧形闸门泄洪冲沙,达到下泄流量200立方米每秒。自6月20日开始泄洪排沙以来,水库水位累计下降20米,这也是该水库下闸蓄水以来首次进行泄洪排沙工作,腾出库容确保安全度汛,为下游生态输水和荒漠化治理提供保障。
  • 巴州:精准服务拓宽招商“朋友圈”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6月21日,记者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商务局获悉:1月至5月,巴州共落实执行招商引资项目412个,引进到位资金195.90亿元,同比增长30.01%。
  • 哈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变”与“不变”

    产业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日新月异、常新常变,是产业蓬勃发展的特征。通过梳理哈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经纬,我们看到,站在高起点创新求变、面对新挑战敢于求变、抓住新机遇主动求变,正是哈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特质。哈密现代煤化工产业唯一不变的,就是这种时刻求新的“变”。
  • “沙漠变土壤” 这片沙漠里长出了高粱幼苗

    6月24日,在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华大基因沙变土试点项目点,沙地里一株株小小的高粱苗探出头来。这正是且末县今年开始试验的“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
  • 节本增效 智慧农业显身手

    无人机喷洒药物、远程启动自动灌溉、通过手机实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这些农田沃野之上的新景象,正是缘于“智慧”对农业的加持,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乡村振兴赋能提速提供了现代化解决方案。
  • 巴州:精准服务拓宽招商“朋友圈”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6月21日,记者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商务局获悉:2023年1至5月,巴州共落实执行招商引资项目412个,引进到位资金195.90亿元,同比增长30.01%。
  •  “纳入南疆政策支持范围,巴州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6月21日,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党委书记任广鹏在座谈时说:“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巴州及兵团南疆各师市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巴州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 火山脚下:千年古村焕新生

    如何让一座古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既能留下村落的民俗特色又能焕发生机活力?在吐鲁番市鄯善县,有这样一座千年古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风景独特,游人如织,千年古村焕发新生。
  • 吐鲁番:火热高温天 更火的是“热经济”

    夏季气温日均40℃,地表温度85℃,日照长、气温高、降水少,这里就是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很多人提到吐鲁番,首先想到的一个字,那就是“热”。
  • 鄯善工业园区前4月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7.9%

    今年1—4月,鄯善工业园区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7.73亿元,同比增长57.9%。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46.7亿元,同比增长65.8%。
  • 千年古村吐峪沟村 焕发新机迎八方来客

     吐峪沟村是位于吐峪沟大峡谷南出口沟谷中的一个古老宁静的村落,是世界多种著名宗教历史文化的交汇地,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新疆保存最好、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约有二百余户人家。村庄完整地保留了维吾尔族古老的传统和民俗风情。
  • 坎儿井里享清凉

    夏日的吐鲁番骄阳似火,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然而,当你进入距地面10米深的坎儿井暗渠展示区,会顿感清凉惬意,一热一冷的奇特感受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 “非遗+”让吐鲁番市葡萄沟实力吸睛

    6月20日,在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一串串翠绿的葡萄挂在藤蔓上,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 追逐太阳 看哈密如何大漠捕光

    一束光,从距离地球1.45亿公里的太阳表面发出。在宇宙中跋涉8分钟,它穿越地球数千公里厚的大气层,抵达东经93度、北纬43度的中国新疆东天山大地。地面上,迎接它的是阵列排布的一面面光伏电板。
  • 哈密市这里的电池仓能储电14000千瓦

    位于伊吾工业园的哈密兴疆鲲鹏伊吾县淖毛湖7万千瓦风光同场项目总投资约3.8亿元,其中包含风电50兆瓦、光伏20兆瓦、储能14兆瓦,同时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项目自2022年8月动工建设并于2023年4月风电并网发电,2023年5月光伏并网发电。目前各项设备运行稳定,截至目前累计发电量:749.6471万千瓦时。
  • 葡萄酒庄引客来

    6月19日,“新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吐鲁番。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的火山红酒庄由吐鲁番市火山红酒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酒庄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主题休闲旅游目的地,助力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伊吾疆纳助力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伊吾工业园区的伊吾疆纳新材料有限公司550万吨/年低阶煤分级分质清洁高效深加工综合利用产业一体化项目是自治区煤炭深加工重点项目,目前550万吨/年提质煤加工装置两个系列全部建成进行装置试生产,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装置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100万吨天山油储装置已建成30万吨储罐及配套设施。
  • 哈密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

    哈密兴疆鲲鹏新能源有限公司伊吾县淖毛湖7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总投资3.8亿元,主要包括10台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电机组,7组共计2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阵列,同时配置风电场装机总容量20%的储能装置。目前,风电和光伏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储能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 广汇能源走节能减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广汇能源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聚焦“绿色”“节能”等技术,探索优化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的有效实施路径,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走节能减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 “钛”有未来——探访哈密市钛基产业

    哈密市地处东天山有色金属成矿带,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特别是钒钛磁铁矿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优势。6月17日,“新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哈密市,了解以钛材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
  • 哈密向建设“世界钛城”目标进发

    “ 2022年,我们海绵钛产量位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钛材产量位居全球第三、全国第二。”位于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来自陕西、深圳等地的订单。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向阳介绍,2022年,该公司生产海绵钛2.9万吨,钛材1.5万吨,高钛渣6.2万吨,钛精矿31万吨。
  • 镜子也能发电 24小时不间断 年发电量近两亿度

    6月17日,“新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哈密伊吾县淖毛湖镇的中电工程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14500多块五边形定日镜,每块48平方米,以同心圆的形式围绕着中心吸热塔,排列整齐,如同“向日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