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中国丨若羌文创产品“美”起来 与你一起走近神秘的楼兰文化

在若羌县若羌镇文化社区楼兰礼物文创基地里,目前推出了近80款“锦绣楼兰”系列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上的图案、文字等元素均来源于楼兰故城遗址出土的织锦残片。

简牍中国丨卓娅·巴合提:用文物讲故事,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阿勒泰地区文物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95处。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博物馆变成“历史教室”。

简牍中国|新疆文物中的“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前张骞完成了“凿空之旅”,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新疆是丝绸之路中的重要通道,商贸的往来,文化的交流交融,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简牍中国丨新疆古人最珍视的礼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士的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简牍中国丨穿越千年的祝福——“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

据专家介绍,这里的“国庆”是一种政治祈语,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这种带“国庆”字样的文物,在全国都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十分珍贵。

左公文化苑里追昔抚今

左公文化苑增设文物展柜,共展出150件哈密出土文物,通过实景、实物、实事,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新疆历史。

伊犁将军府:讲述历史边陲重镇的英雄史诗

断墙、蓑草、大炮、石狮、古榆……历经百余年风剥雨蚀仍屹立在惠远古城的将军府,讲述着这座边陲重镇的英雄史诗。

于阗小吏思略的丝路往事

和田地区博物馆里,有一件从洛浦县热瓦克佛寺遗址北面采集到的纸质文书《思略租赁桑树契约》,它记录了1200多年前,一位叫思略的小吏租赁他人桑树的具体条款,标注了数量、租期、租金、甲乙双方和见证人。

新疆这把1400年前鸠杖堪称古代“老年证”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旁的哈拉和卓古墓曾出土过一把1400年前的鸠杖,这把鸠杖堪比现代老年人使用的“老年证”,见证着我国古代的敬老养老制度。

“新疆博物馆奇妙夜”:再现古丝绸之路各民族交流交融历史画卷

博物馆内藏有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锦护臂。这件锦护臂在新疆的尼雅遗址中发现,锦护臂纺织技艺高超,色彩鲜艳,以红、黄、蓝、白、绿五色丝线织成。从右至左分别织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禽瑞兽,织锦上清晰可见的“五星出东方”文字,是中华民族在观天文、创历法方面,对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珍贵物证。

司禾府印:一刀一笔,全是历史

这枚小方印浓缩了两千多年的屯田戍边历史。汉朝建立初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兴起,对汉朝构成很大的威胁。汉武帝时期,为做好远征的后勤保障、实现边陲的长治久安,在西部地区实行了屯田戍边政策,在各地设立屯田点,进行屯田开发,凡有驻军之地,便会有屯田作为经济保障。尼雅遗址出土的这枚东汉“司禾府印”,证明此地就是当年东汉屯田的一个区域。

李柏文书:西域长史留存1700年的讨逆书信

据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孙维国介绍,《李柏文书》其实是李柏写给焉耆王龙熙的两封内容相同的书信。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两件,均馆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两件文书原件均为黄麻纸墨书而成,其中,一件高23.5厘米,宽28.3厘米,释文为9行;另一件高23.8厘米,宽39.7厘米,释文为12行。陈列于新疆多个博物馆的是《李柏文书》的影印件和图片。

千年前“连环画”讲述东晋贵族生活

1600年前,一位东晋的贵族请了一位画工给自己作画。当时的他,也许想让画工描绘一下自己高贵的生活,并表达了自己的所想所思,甚至想死后把这幅画作为随葬品永远陪伴自己。但他怎么也想不到,1600年后,这件随葬品会成为国内年代最早的纸画,并作为新疆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流传于世。

监制:杨涛; 策划:葛惠芹 廖映月;编辑:廖映月、赵静、卡那提、贾娟红;网页设计:潘美娟;网页制作:时雷; 特别鸣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