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二十一年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过所

2022年11月30日 21:26:13    来源: 新疆是个好地方

 

 《唐开元二十一年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过所》案卷,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出土。  图片来自新疆博物馆

  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过所案卷,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文书,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案卷记载了西州都督府户曹经办的三件请过所事宜。其中之一为唐益谦的叔父唐循忠的家人前往福州,唐循忠是前安西都督府长史,后调任福州,担任福州都督府长史。过所路线由吐鲁番至福州,途经今敦煌市、兰州市、靖远县、陇县、潼关县等关津,行程约11695里。此过所的申请在一天内完成,说明当时行政工作效率很高。二为薛光泚前往甘州(今甘肃张掖市);三是康大之前往轮台(今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征债。在当时这些通关的手续在全国范围内是通行的,沿途的关卡会对此进行严格的勘验。

  知识拓展:过所,是自汉代开始,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直至宋代,吏民用于关卡通行的通关凭证。唐朝时期,过所制度完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在京师的外出人员由尚书省的司门郎中、员外郎发给,在州县则由州府的户曹参军发给。申请过所程序为,当事人先向本州县呈报身份、随行人数和特征、所带牲畜数量等,还要列举旅行目的地、所经过关隘以及旅行事由。呈报后,由乡里勘查属实,层层上报,经批准后发给过所。在旅行途中,过所持有人必须到所经过的州、府、县、守捉去勘验签证,才予以放行。这表明,唐代政府对于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有着相当严格的检查制度。

  关津制度:“关”指设置在陆路交通要道的卡口,“津”指设置在水路交通要道的卡口,关津是古代王朝设置在边境或地势险要处的国防治安机构。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关,到春秋战国时期关津的设置已很普遍,至隋唐时期关津的设置逐步制度化。唐代在长安四面和交通要隘处设置关津,并施行凡百姓出入关门必“请过所而度”的制度。唐代关津有上、中、下之差,即京城四面关有驿道者为上关,余关有驿道及四面关无驿道者为中关,其他皆为下关。设关的目的,在于稽查来往的行旅,检验商货,并征收商税。关津虽然是王朝政权中级别比较低的管理部门,但其对维护边疆和地方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纪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