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检察:公益诉讼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4-12-09 09:08:4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法治报
【“两山”理念的新疆实践】
天山网-新疆法治报记者 王晨
立冬过后,拜城县察尔齐镇某村村民艾合买提·牙生仍不时在农田里忙活。看着长势喜人的冬小麦,他对丰产充满信心。
“闲置很久的节水项目终于用起来了,我们要抓紧时间让麦苗喝足越冬水,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艾合买提是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的受益人之一。
自2023年11月以来,随着专项工作在新疆检察机关启动,除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不到位问题外,涉及田块整治工程质量、土壤改良工程质量、田间道路工程质量等方面的1259个问题线索,经过摸排、调查、监督,得以解决。
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协作配合下,新疆检察机关以专项监督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舒筋活络”,让天山南北的土地焕发新活力,助力“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协同联动聚合力
“我院主动将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实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近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二级高级检察官、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买买提艾力·玛合木提介绍。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新疆“农业大区、粮食大区”实际,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从专项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职责、重点工作、方法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谋划,制定《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专项工作有计划、分步骤落实。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为做好此项工作,新疆三级检察机关和农业农村部门共抽调382名业务骨干,组建15个业务专班,并联合举办业务培训。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检察院通过视频连线邀请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业务专家,向专班人员授课;各级检察院纷纷联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业务培训,以学促能。
为找准监管重点,专班对2019年以来立项并纳入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梳理,摸清项目底数,建立台账。
2023年12月,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分管领导率队,先后深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吐鲁番市等地,对20余个项目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全面了解高标准农田规范设计及工程建设质量、行政监管等方面问题,形成调研报告。
粮田变良田不能单部门“独唱”,多方参与才能演奏出多元共治“协奏曲”。
新疆检察机关借力借智,一方面邀请农业农村等部门业务专家为专项工作答疑解惑,解决专业难题,另一方面强化数字赋能,借助科技手段发现问题。
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运用无人机航拍航测技术与现场勘查相结合,发现高标准农田在“非粮化”“非农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喀什分院利用快检实验室土壤检测仪,对巴楚、伽师、叶城等地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快速出具检测报告。
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解决“谁来干”“怎么干”等问题,专项工作逐步深入,渐入佳境。
依法履职强监督
2023年底,阿勒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发现,阿勒泰市红墩镇某村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项目建成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该院启动公益诉讼立案程序,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项目方负责人等召开公开听证会,进一步核查案件事实,寻求解决方案。
听证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以上问题发表各自意见。听取多方意见后,阿勒泰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某村高效节水项目在实施前期虽通过了该村村民委员会的“四议两公开”,但并未就设计方案的具体事宜广泛听取农户意见建议,在项目工程规划设计方面未做到因地制宜,导致不能满足农户的生产需求。用水时所产生的水电费偏高,农户便不再使用该设施灌溉,致使项目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依据查清的事实,阿勒泰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阿勒泰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结合土地特点和农业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项目发挥作用。
阿勒泰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整改,广泛征求村干部、村民及项目区农户的建议,确保高标准农田灌溉设备正常、高效使用起来。
田地丰则仓廪实,仓廪实则天下安。新疆各级检察机关在专项工作中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稳步推动高标准农田高质效建设,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守住群众“粮袋子”贡献检察力量。
阿克陶县某乡某村将420余亩高标准农田对外发包,承包方在田上挖塘养鱼虾,造成耕地“非粮化”,破坏了耕作层土壤。在阿克陶县人民检察院监督下,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管部门积极履职,稳妥有序推进复耕,鱼塘变回稻田。
巴楚县人民检察院针对辖区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不达标、施工不规范等问题,依法督促相关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完善高标准农田施工监管,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
长效治理惠民生
11月初,新源县别斯托别乡昂达斯村种植户覃伟种植的800余亩大豆喜获丰收。他亲身感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他节省了不少成本。
新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部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轮灌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次性灌水时间过长,造成水肥浪费,部分项目建后未尽到管护责任,设施设备出现损坏、丢失等情况。
新源县人民检察院及时召开推进会,与新源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委、水利局等8家单位,围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技术培训、建后管护等工作,结合各单位岗位职责理顺机制体制,共商解决办法。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形成长效机制,为该县此后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全过程各环节质量监管。新疆检察机关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有效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今年初,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该县新户镇某村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大量枯死。
检察官走访调查得知,该村有4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某村未按年度配水方案对涉案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灌溉,致使防护林枯死。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具有重要作用。
该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整改,解决农田防护林养护问题。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组织人员统计枯死的防护林树木,并要求其按计划补种;合理安排配水方案,确保防护林得到有效浇灌;加强对辖区防护林的全面保护,建立养护管理长效运行机制,促进高标准农田生态环境长效治理。
“我们将结合专项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抓住重点问题,抓紧关键环节,抓牢整改成效,以有力检察举措服务稳固、可靠、坚实的粮食安全基石。”买买提艾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