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 服务“一带一路”国际经贸产业合作
2024-09-26 11:11:37 来源: 中国网
9月20日至24日,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丝博会”)在陕西西安举办。本届丝博会以“深化互联互通·拓展经贸合作”为主题,共有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坦桑尼亚、哈萨克斯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会,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合作新机遇。会期举办10多项重要会议和论坛活动,同时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设置国际交流展、省际合作展、交通物流展、先进制造业展、现代能源展区5个展区,总展示面积7.2万平方米,全面展现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促进国际经贸拓展。
近年来,丝博会逐步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能级开放平台。本届丝博会旨在进一步凝聚开放共识、强化务实合作,进一步放大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成果,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作为西安市代表团的重点活动之一,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对接洽谈会在丝博会期间举行。会议签署并发布《高质量共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倡议、《关于合作共建高水平开放的现代化国际物流体系》倡议等。各方将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辐射带动作用,畅通亚欧物流运输网络,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搭建稳定高效、融合互促的“黄金通道”“繁荣之路”。
中欧班列搭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标志性品牌,十余年来,中欧班列通道能力持续增强,品质稳步提升,辐射效应日益凸显,搭建起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地支撑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亚欧贸易往来。
自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跑出了“加速度”,累计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座城市。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起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7个月,年运输货值由2016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67亿美元。货物品类由开行初期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日用百货、食品、木材、家具、化工品、机械设备等53大类5万余种产品。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今年1至8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056列,发送货物139.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11%,其中8月份开行1653列,发送货物17.3万标箱。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已连续6个月单月开行数量突破1600列。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欧班列的量质提升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为国际贸易注入了强劲动能。中欧班列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还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了中国与欧洲等市场的经济互联互通能力。国铁集团表示,随着中欧班列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国际协调机制,推动班列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和更高安全性方向发展。在跨境物流领域,中欧班列将不断创新,通过优化路线和提升技术水平,打造更为智能化、绿色化的运输体系。
中欧班列的成功还体现在班列开辟了我国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对内陆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余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依托中欧班列、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从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2013年至2022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比重从13.5%提升至19.2%。陕西榆林、山西吕梁等内陆城市的首开班列,为当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机遇。这些城市借助中欧班列,逐步摆脱了地理位置带来的限制,打开了面向全球市场的窗口。
中欧班列(西安)拉动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
开行于2013年11月的中欧班列(西安),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仅仅10年,从最初年开行量46列到2023年突破5300列,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量达到全国的1/4,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今年1月至7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2998自然列,增长28.6%,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西安国际港是全国唯一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全国首个内陆自动化无人码头,实现了从内陆普通货运站点到一流内陆港的转变。
如今,四通八达的中欧班列(西安)运行网络正在亚欧大陆铺展开来。向西,常态化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德国汉堡及跨里海等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向东,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连云港等铁海联运班列;向南,开行西安至越南、老挝等互联互通班列。自2022年4月首开跨里海和黑海班列以来,西安跨里海班列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过去的“每7天1列”提升至现在的“每周6至7列”,目前已累计开行150列、运输货物13.7万吨,成为中国开行跨里海班列的“主力军”。9月20日,在“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15家成员单位的共同见证下,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发车仪式在西安浐灞国际港举行,标志着西安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近年来,西安深化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集结效益持续显现,有力地促进了陕西区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联合国内省市开通了24条“+西欧”集结线路,实现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地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多来自东中部的汽车、鞋帽、无线路由器等中国制造选择到西安集结,然后搭乘班列出口;不少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内陆国家主动对接合作,推动中欧班列(西安)加快迈向“枢纽对枢纽”的新阶段。今年2月,中哈双方合作共建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入运营,依托中欧班列(西安),这里将建成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西安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对陕西向西开放的牵引、带动作用愈发明显。海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欧班列出口货值和进口货值排名第一的均是陕西。今年1月至8月,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3006.7亿元,同比增长15.8%。前8月陕西省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四,高出全国进出口增速9.8个百分点。
“智库+平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声智库和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长期关注、支持和服务中欧班列(西安)、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成立专项课题组,输出高水平智力成果,搭建沟通交流合作与资源链接整合平台,赋能中欧班列及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北京国声丝路国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丝路国际”)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库型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的执行机构。丝路国际立足北京,聚合平台的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以智力投资驱动,赋能西部地区产业创新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丝路国际通过搭建智库型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投融资咨询平台,推动知识产权资产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力,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近年来,丝路国际服务了陕西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支持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丝路科学城建设、丝路软件城建设,先后承办丝绸之路智库峰会、货殖论坛、“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投资发展论坛、“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西部绿色生态发展论坛等活动,大力支持“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丝路国际自贸合作平台”、“丝路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港”;建设“丝绸之路网”、“国际人才交流网”平台。参与联合发起丝路国际产业联盟、“一带一路”长安号国际合作联盟,为服务西部地区产业创新、推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国声智库、北京国声丝路国际投资控股集团等联合在京启动“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智投中国”为各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智力与金融支持。“智投中国”瞄准国家中心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的创新实践,为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积累了典型案例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西安浐灞国际港、丝路科学城加快构建面向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体系,为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