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披绿衣 “伤疤”变美景
2022年07月14日 09:34:2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郑卓
这个古尔邦节,对于昌吉市民白雁彬来说,是个旅游的好日子。7月10日,他带着全家人驾车一路向南,来到硫磺沟镇楼庄子村度假。一路上,蓝天白云、野花怒放、果林飘香,加上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白雁彬一家尽享美景。
十几年前,硫磺沟绝不会是白雁彬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那时,这里到处都是煤灰、粉尘。”他说。2017年以来,昌吉市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硫磺沟矿区逐渐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基调”的转变。
昌吉市区向南40多公里,便是硫磺沟镇。硫磺沟镇的发展既兴于煤,也囿于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昌吉市乡镇煤矿遍地开花,到九十年代初达到顶峰,在昌吉市南部矿区硫磺沟镇、庙尔沟乡分布着大大小小约百家煤矿,被称作“万家煤窑”。由于开采方法落后,致使地表破坏严重,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且恢复缓慢。
谈起硫磺沟矿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28处采矿坑。这些通过无序采挖形成的矿坑,如大地上的“伤疤”,这也引起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高度重视。
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昌吉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整改,制定相关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并经自治区各方专家评审通过后实施。
时任硫磺沟镇副镇长的高一豪说:“必须治疮痍之山,造绿水青山,造福当地群众。”
当地全面关停了产能30万吨以下的小煤企,并对28处采矿坑实施“一采矿坑一方案”的治理举措,全力推进采矿坑回填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29亿元,平整场地286万平方米,撒播草籽286万平方米,恢复土地面积449.68公顷,完成矿区绿化面积7000余亩,种植各类树木39000余株。
采矿坑的恢复治理,大大改善了硫磺沟矿区的环境质量,为周边生态恢复奠定了基础。
硫磺沟镇辖区的多家煤矿企业纷纷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和矿区环境治理力度,在公路沿线两侧完成了4000亩林带建设。与此同时,硫磺沟镇居民也纷纷参与到生态恢复工程中,沿路植树造林。硫磺沟镇楼庄子村村民抓住时机,大面积栽植杏树,并开起了度假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优化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大家也因此吃上了“绿色饭”。
昌吉回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瑞领表示,通过对硫磺沟矿区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生态综合修复整治,从根本上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水土功能,当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如今,硫磺沟矿区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希望田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将美景尽收眼底,留在心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