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让冰天雪地成为安居乐业“金饭碗”

2024-01-09 16:15:1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代 立

  新年伊始,新疆旅游实现了“开门红”。元旦假期,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66.49万人次,同比增长195.14%,实现旅游收入17.57亿元,同比增长424.28%。铺天盖地的冰雪资源、热力十足的冰雪产业、五彩缤纷的冰雪文化,不仅给八方来客带来全新体验,为新疆冬季游注入蓬勃活力,也为把冰雪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提供了强劲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聚合新疆冰雪资源优势,挖掘冰天雪地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将得天独厚的“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必须促进冰雪游与冰雪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拓宽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把各族群众手里的“雪饭碗”变成“金饭碗”。

  以雪造景,新场景为创业就业带来新机遇。冰雪游是以冰为乐、以雪为趣的旅游消费模式,冰雪消费场景既需“天赋”,更需“后天”用力。新疆拥有雪期长、雪质优、雪道落差大、滑雪体感温度舒适等天然滑雪优势,从连绵起伏的雪山,到完美丝滑的雪道,从一眼万年的雪景,到神奇无比的粉雪,都为新疆冰雪游拓展了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然而,将大自然的馈赠变为财富,还需加大冰雪消费新场景的打造,让其充满诗意、创意、新意,这既是刺激冰雪消费的不二法门,更是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每一次冰雪新体验、每一场冰雪新消费,都是冰雪经济的“亮点”和“增长点”,为当地农牧民创业就业提供大好机遇,让“热雪”发挥暖心惠民效能。

  以雪融文,文旅融合提升惠民能力水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做好“冰雪+”“+冰雪”大文章,必须把文旅融合作为原动力。我们从近期举办的巴州罗布人村寨首届冬捕活动,昌吉州冬宰节、刁羊等民俗文化活动,阿克苏地区雪地足球赛、斗鸡斗羊等农牧民雪上趣味运动,阿勒泰地区古老毛皮滑雪、雪地赛马、雪地射箭等群众性冰雪民俗赛事活动,可以看到,冰雪游与特色文化、民族风情相互浸润、相互联动,赋予冰雪文化新内涵、呈现出新品质、焕发出新生机。那些让游客爱不释手、惊艳不已的文创产品、文旅品牌,依靠的是新疆文旅从业者综合能力的不断升级精进,突出表现在:从吃上旅游饭到吃好旅游饭,为更多农牧民提供了发展空间,不断聚焦市场特色化、多样化需要,增强专业技能、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当好冰雪文化的传承人、创新人,使冰雪游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雪强链,产业发展拓宽富民渠道。冰雪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冰雪场地、雪具、造雪设备、雪橇等,更要依托相关服务行业比如商贸、交通、住宿、餐饮、文化、电力、通讯等的产业链起来、聚起来。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把冰雪产业链打造成惠民链,不仅有利于产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更会给当地各族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实惠。这就需要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餐饮、住宿、休闲、康养、娱乐、交通等一体化发展体系,促进产业“链”及每一位冰雪产业从业者,真正把冰雪产业打造成高质量的富民产业。

  冰雪经济不仅在拉动消费、带动旅游、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独特功能价值,而且在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助推乡村振兴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捧起了“雪饭碗”、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正是新疆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让各族群众共享冰雪经济发展红利,实实在在感受到冰雪游高质量发展的好处,这是发展冰雪经济的目的所在、动力所在。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赵静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