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唤起最深沉的感动——博物馆活化利用的N种途径②

2023-05-16 23:48:0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聚焦国际博物馆日】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王晶晶

  5月1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女兵参军入伍微缩场景前,来自湖南的参观者耿丽丽拿着手机与远在长沙的母亲视频通话。“妈,你看,墙上这张照片像不像我姥姥?”“像,你姥当年就是穿着这种军装去的新疆。”在这里,三代人穿越时空相遇。

  兵团军垦博物馆是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该博物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重新改陈布展。近日,该展览成功入围中国文博展览的最高奖项——“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接地气的文物最动人

  有人喜极而泣,有人驻足良久,有人偷偷落泪……在兵团军垦博物馆女兵参军入伍微缩场景前,有一面展示女兵军装照的照片墙,收获了很多关注。2021年,博物馆改陈升级前,面向全国征集第一代军垦母亲的照片,照片像雪片一样涌来。每一张照片都浓缩着一个家庭的故事,而一个个家庭的起伏也串起了人们对于军垦母亲的集体回忆。

  军垦母亲来自湖南、山东、河南等地。当年,为响应党的号召,她们来到新疆,开垦边疆。在耿丽丽的记忆中,姥姥最爱哼唱的歌是“年轻的人,火热的心,跟随着毛泽东前进”。“姥姥说,当年进新疆,火车上就放着这首歌。”耿丽丽出生在新疆,小学二年级时一家人回到长沙,她大学时姥姥在长沙去世,“在博物馆里看到姥姥的照片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我在博物馆里待了一整天,对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有了更系统深入的了解。”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红色历史与参观者产生共鸣。正式而庄重地展出这些普通人的照片,拉近了历史与参观者的距离。”兵团军垦博物馆工作人员黄湘舒说,很多参观者都能在照片墙上找到熟悉的身影,那些感人场景时常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动容。

第一代军垦战士王德明的军大衣。该大衣是兵团军垦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兵团军垦博物馆提供

  与别的博物馆动辄上千年历史的镇馆之宝不同,兵团军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有296块补丁的旧棉衣,那些补丁大大小小、颜色各异,它由老军垦战士王德明在1995年捐献。

  当年,在王震将军的号召下,战士们的军装不要衣领、减少口袋、两年发一套。老兵们的棉衣也是破了又缝、缝了又补。这一分一厘省下的钱,却攒出了拔地而起的拖拉机厂、钢铁厂、棉纺厂、发电厂、水泥厂等一批大型工厂。王德明老人一辈子没舍得扔掉的破旧棉衣,成为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在兵团军垦博物馆里,像王德明战士的军大衣一样,带有浓厚兵团色彩的文物实物多达数千件。每一件展品都通过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娓娓道来,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在参观者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展陈出新 讲解走心

  在兵团军垦博物馆里,沙海老兵的故事,用还原历史的手段,表现指战员们为抢时间去和田平叛,毅然选择徒步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英雄壮举。场景以大漠黄沙为背景,以两组迎沙艰难行走的战士为雕塑形象,加上近景的军号、行军壶等十余件实物,远景的半景画,再结合声光电等多媒体立体展现,还原了那段历史。

  “如果对沙海老兵的故事不了解,再高级的声光电展示方式,也无法让参观者产生情感共鸣。”兵团军垦博物馆讲解员蒋林杉说。讲到沙海老兵,她会讲述一个感人的场景——驻扎沙漠边缘40多年后,沙海老兵从南疆来到石河子,在兵团军垦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老兵们看到王震将军的雕像,不约而同列队敬礼,朗声报告:“报告司令员,我们是一野二军五师十五团战士,我们胜利完成了垦荒戍边任务。你要求我们扎根边疆,世代建设边疆,我们做到了!”

  每一次讲到这里,蒋林杉都会热血沸腾,不少观众当场落泪,还有人会询问沙海老兵们的现状。“讲好一个军垦故事,就是在观众心中播下一粒红色的种子。讲解员多一分讲解的功力,听众就多一分思想的洗礼。”在蒋林杉看来,要把遥远模糊的历史变得鲜活清晰,靠的是真感情。

  红色文化大餐加“零食”

  今年“五一”假期,兵团军垦博物馆累计接待各地游客超过2.5万人次。“军垦博物馆周围的广场、小区都有浓厚的兵团印记,这座博物馆的氛围营造真是到位。”来自克拉玛依市的游客高平说,只要有外地朋友来新疆玩,他总想着带他们来石河子看看。

军垦1949文化旅游景区,石河子市1号小区内,按实物比例复原的地窝子、人拉犁等场景,让市民和游客在闲庭信步中,不经意间与军垦历史和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石河子融媒提供

  近年来,石河子市将兵团军垦博物馆、人民电影院、军垦家风馆、艾青诗歌馆、军垦广场等景区串点成线、以线成面,整合成军垦1949文化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内,屯垦戍边纪念碑与军垦雕塑园遥相呼应,散发着热血情怀;人民电影院,将军垦故事搬上舞台;军垦家风馆,弘扬传承军垦家风,连周边原本陈旧的居民区都重新修缮,打造独具军垦风貌的住宅小区,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如果说在兵团军垦博物馆里吃的是一顿红色文化大餐,那遍布博物馆周边以及石河子市区各地的雕塑、陈设,就是红色文化的“零食”。红色文化,已经从博物馆渗透到城市的角落,成为石河子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昔日豪迈壮阔的“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历史凝练成深厚的军垦文化,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石河子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化旅游科科长赵瑛瑛介绍,石河子市立足“军垦文化+慢休闲”文旅融合新理念,将红色文化融于实地场景中。未来,石河子市将围绕打造“共和国军垦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突出军垦文化、绿色生态特色,打造军垦文化旅游新业态。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罗晓丽 ]
相关阅读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