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巴什佛寺遗址里有个“文物活地图”

2025-05-07 09:08:4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

  春日的沙尘天阻挡了游客前往却勒塔格山南麓苏巴什佛寺遗址的脚步,但肖占玉对这样的天气却习以为常。近日,作为库车市文物普查队的一员,肖占玉又来到这处自己曾经守护5年的地方——新疆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库车市2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点都留下了肖占玉的足迹。常年的田野考察让这位56岁的文保员身形精瘦,被同事称为“文物活地图”。“现在我们每年都要用一个多月时间跑遍这些遗址。”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年轻普查队员遇到疑问时,这位走了20多年文物保护之路的老兵总能给出答案。

  走在苏巴什佛寺遗址的木栈道上,肖占玉抚过风化斑驳的墙垣,目光扫过大殿、佛塔等遗迹。在库车众多文物点中,他对这座佛寺遗址感情最深。1999年,肖占玉成为遗址首位专职看护员,面对的是刚通电的看护用房,每周需骑摩托车往返县城两次采购物资,夜间唯一的消遣是自带的电视机和DVD。

  2014年6月22日,这座见证丝路文明的遗址迎来重大机遇——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址点,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残存的3米宽、10余米高的墙体,已屹立近1500年,其工艺为砂石夯筑和土砖砌筑,墙体凹槽中留有曾支撑大殿穹顶的巨柱痕迹。

  “这些凹槽是建筑史上的活教材。”肖占玉指着墙体介绍。20多年间,他亲历遗址保护升级:防护栏取代了牧民的铁丝网,库车河两岸筑起防洪坝,数字化监测设备陆续进驻。令他欣慰的是,游客通过遗址认识库车龟兹文化的同时,文物保护意识也在增强,现在再没人攀爬墙垣拍照了。

  如今已转型为普查队员的肖占玉,仍保持着每月巡查遗址的习惯。他参与的库车友谊路墓群考古曾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正在进行的苏巴什佛寺遗址考古项目,则致力于破解寺院布局之谜。面对年轻队员,肖占玉说:“我要发挥‘活地图’作用,带着大家一起干,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文物古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宁艳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