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微创诊疗新进展 共话肝脏肿瘤管理新思路
2023-06-02 15:57:45 来源: 天山网
2023年5月26、27日,由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学分会主办,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华佗工程公益基金支持,“‘一带一路’健康新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学分会华佗工程公益行——微创医师培训活动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吴力群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栗光明教授等数十位领域专家组成导师团,通过数据解读、主题分享会、基层义诊和多学科联合诊疗等方式,帮助提升基层医院医生的诊疗认知,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使更多新疆肝癌患者受益。
“‘一带一路’ 健康新疆”华佗工程公益行专家合影
华佗工程公益行项目是推动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移基层,组织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扶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实现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卫生事业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专项医疗技术帮扶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表示,本次微创医师系列培训活动响应“华佗工程”的号召,整合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帮扶基层,旨在促进我国肝脏肿瘤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健康蓬勃发展,推动中国肿瘤微创领域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在会上发言
肝癌是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人数占全球半数以上,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新宇教授在分享会上介绍,根据BRIDGE研究的调查结果,我国64%的肝癌病人在初诊时为中期和晚期。绝大多数中晚期病人已不宜首选手术切除,即使经过严格选择的少数中晚期病人接受手术切除,其疗效可能超过非手术治疗,但术后短期复发率较高,无法满足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需求。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主任晏冬教授在接受采访中说:“截至2019年,根据我院住院患者的情况统计发现,肝癌是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所以对肝癌防治势在必行。在过去确诊肝癌后,如果不能手术,患者就没有什么太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对肝癌的防治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了,在这个基础上要推行规范化治疗,核心目标一定是为实现全民健康而努力。”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主任晏冬教授做IORT应用汇报
近些年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微创理念的深入,让微创治疗在肝癌治疗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不能或不愿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技术,都是在微创的理念下进行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特别指出,“贯彻微创理念需要做到稳、准、轻、快。稳代表做什么事情要有序,尽量减少因查体或治疗带来的新创伤;准代表精准治疗,对患者的疾病精准诊断,给到应有的准确治疗;轻代表诊疗期间尽量采取对机体的打击最小的方式,达到最简单、最简化、最轻柔的效果;快代表需要缩短整个治疗时间,减少在检查方面的错误、误诊及误判。”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主任王伯庆教授表示:“这次提出的微创理念是肝胆胰领域的发展趋势,微创是个宏观的概念,包括遵循指南,不给病人吃不必要的药、不做过多的检查,尤其是一些有创检查。使患者能够在规范的诊疗模式下,微创手术、快速康复,为长期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主任王伯庆教授在会上发言
时间对肿瘤患者而言就是生命,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被首次提出,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集中多学科智慧,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和完善的治疗方案,节省了患者周转于多个科室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肿瘤诊疗效率。为更好地了解及实践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导师团队于5月27日上午分别前往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联合查房,协同各科室主任、医护人员对病例进行多学科MDT讨论。各位专家针对患者的情况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诊疗方案,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对该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新的诊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和点评。
专家进行联合查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表示:“此次活动对推进新疆地区肝癌规范化诊疗、提升患者生存率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以此为契机,提升全疆基层医生的诊疗理念,推动肝癌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奋斗。”(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