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凝时,乐声传世。当丝路驼铃声穿越千年,龟兹石窟的华彩借全息幻影在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的舞台翩然重生,此刻,聚光灯下的阿克苏,正成为新疆文旅全域焕新、向万亿目标进发的生动缩影。
“五一”假期,新疆推出一批特色消费场景及促消费活动,数字、绿色、健康方向的消费新产品销量喜人,以夜间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热度攀升,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加速发展,新型消费不仅丰富了消费内涵,也拓展了消费空间,正成为点燃内需的强劲新引擎。
当斑驳的楼体披上“新衣”,当坑洼的路面舒展成柏油“长卷”,当昏暗的楼道亮起温暖的灯光,那些镌刻着岁月纹路的老旧小区,正在完成一场关于“家”的进化。从过去顶层渗水的烦恼到如今阳台花影的蔓延,从过去楼道杂物的堆积到如今邻里茶话的闲适,这场名为“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工程,标注着一座城市对“人民至上”的温暖刻度。
4月的新疆大地,春意盎然,万物竞发中涌动着一股澎湃的科技脉动。工业物联网产业园里,智能机械臂在5G技术的精准调控下执行生产指令,AI算法实时优化工艺流程;无人驾驶“太空舱”巴士沿着数字轨道平稳穿行;绿色智算中心施工现场,千兆光纤网络与新能源供电系统交织成网……在天山南北如棋子般分布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里,一幅以科技创新重塑发展格局的新图景正加速铺展。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正式施行,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这些跨越千年的生命,正以其独有的姿态续写着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新疆再次成为中外目光汇聚的焦点。从开放团组活动到代表委员通道,从提案建议到媒体访谈,代表委员们以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真挚的情感,向世界传递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脉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团结奋进、繁荣发展、开放自信、活力满满的中国新疆。
近日,动漫电影《哪吒2》的热映带动了哪吒周边产品的销售热潮,哪吒系列手办成为“抢手货”。在乌鲁木齐CCMALL时代广场的泡泡玛特首店,每天都能吸引来大批消费者。这家店的负责人介绍说,泡泡玛特在推出新系列时,还会举办相关的展览、互动活动及签售会等,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会通过联动城市活动,使消费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文化。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标志着新疆经济规模和实力的显著提升,这是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新疆奋进路上的新起点!2万亿元,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新疆经济实力提质增效、破茧成蝶的关键一步。随着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为新疆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也为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在这个被赋予了“世界非遗”荣誉的春节里,年夜饭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岁月的长廊。每一道佳肴,都是人间至味的展现,更是对新春佳节热烈的喝彩。对于新疆的百姓而言,今年的年夜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百业兴旺。现代物流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条件。
2024年11月20日,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正式突破10万列大关,中欧班列进入新的发展征程。千年前,阵阵驼铃声回荡在丝绸之路上。如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班列的汽笛声穿越河流和山脉,响彻辽阔的亚欧大陆。翻山跨海的“钢铁驼队”连接东西方两大市场,为中欧班列覆盖地区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满载发展机遇的“黄金列车”。
寒冷与热烈交织,静谧与活力相伴。冬日的新疆,每个角落都涌动着蓬勃生机。据统计,前三季度,新疆铁路、公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6.5%、16.2%、18.5%,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货物运输方面,铁路、公路、民航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1.1%、4.5%、44.1%;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1.5亿元,同比增长5.3%;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增速高于全国23.7个百分点,位列全国首位……
一梦千年丝绸路,一见如故吐鲁番。11月22日至24日举办的第十八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暨2024新疆热雪节上,吐鲁番展馆以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客商和参观者。整个展馆形似吐鲁番的标志之一葡萄晾房,展馆融合了生土建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吸引不少路过的人驻足细看。
和田,新疆最南端的地州,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昆仑山,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南道重镇。但气候的恶劣多变、交通的闭塞、产业结构的单一薄弱及思想观念陈旧的束缚等因素,让这里一度成为发展的洼地。
进入10月,新疆棉花的采收季节如期而至。天山南北的棉田里采棉机机声隆隆,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新疆棉花连年丰收,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占全国比重连续七年超过80%,2023年占比达到91%,强大的生产能力奠定了新疆棉花在全国棉花产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曾经的“植棉禁区”,到如今全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纱生产基地之一,新疆“棉花奇迹”的背后,是科技加持下所带来的深刻蜕变。
作为中国旅游资源类型最全、高品质旅游资源数量最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省区,近年来,新疆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文旅产业增加值在全国名列前茅。前不久,自治区党委将文旅产业纳入产业集群序列,把原有的“八大产业集群”扩展为“九大产业集群”,新疆文旅产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重要黄金期的新起点。
天地奏凯,山河额庆。2024年10月,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的光荣时刻。70年,弹指一挥间。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兵团人满怀“大忠于祖国,大孝于人民”的赤胆忠心,在戈壁荒漠兴建家园,在天山南北书写奇迹,推动兵团的面貌、新疆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出天山之上,风起茫茫戈壁。大美新疆“风”“光”无限。从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耸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神奇的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滩、沙漠,一座座风机随风转动,一排排光伏逐日而舞,一条条银线飞架南北,新疆作为风能、光能富集地区,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新能源重大工程建设,昔日的“沙戈荒”已成为新能源开发的热土,绿色低碳转型的大美画卷在天山南北加速铺开。
天山横亘,地分南北。在中国新疆境内跨度达1700公里的天山山脉,将新疆划分为南疆与北疆。千百年来,天山在地理上阻隔着彼此往来,也阻碍着南北疆经济文化交流。跨越天山,曾是无数人的梦想。
天山脚下,太阳能光伏板源源不断产生“绿电”;戈壁荒滩变身郁郁葱葱的果园;沙漠边缘成为中草药种植的致富家园;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众木成林”,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产业聚链成群……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粮食作物总产量突破200万吨,制种面积、年供种能力、优质畜禽种源、葡萄酒产能分别占全疆的30%、40%、60%、30%,各项数据芝麻开花节节高,映照着昌吉州“三农”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昌吉州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目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奋力打造新疆现代农业新样板。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2024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记者切身感受到,这里正聚集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激荡改革潮,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改革,是新疆紧跟时代潮流、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法宝。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新疆这片166万多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为新疆擘画蓝图、指引航向,对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作出战略部署,为新疆奋进新征程提供根本遵循。
这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博览会,彰显着中国与亚欧国家合作共赢的广阔前景,凸显了新疆对外开放的强大吸引力,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机遇无限的新疆。万商云集,共襄盛举;丝路霓裳,舞动未来。6月30日,以“丝路新机遇 亚欧新活力”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市圆满落幕。为期5天的展览时间里,八方来宾齐聚,共谋合作发展,共享新疆机遇,奏响了开放合作的“共赢曲”,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澎湃活力。
湿地,一个满含诗意的名字,既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亦有“船移白鹭飞”的生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构成了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