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在会上介绍,下一阶段,海关将继续坚持“创新、包容、审慎、协同”的监管理念,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会上介绍,五年来共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万起,案值5000多亿。“洋垃圾”走私案件由高峰时的一年481起下降到去年的98起,查获象牙制品由高峰时的9.2吨下降到去年的70公斤。
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在会上介绍,海关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备案无纸化,实现了“一地备案,全国通用”。截止到2月底,在海关备案的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已达到1713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态势,地区间人口流动愈发频繁,跨省出行和旅游大幅提升,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迅速回暖,叠加春节、元宵等我国传统长假,年初消费实现了“开门红”。有一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和人次分别增长了3758亿元和3.08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0%、23.1%,这两个数字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3%、89%。
海关总署办公厅赵增连在会上介绍,我们正会同各方积极推动陆路边境口岸复通。目前相关陆路边境口岸的货运复通已经实现“能开尽开”,相关客运通道也在有序恢复开通中。我们进一步促进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跨境班列发展,支持各地“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
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在会上介绍,要在优服务上“出实招”。一是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电子缴税,便利企业线上办理;二是推广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用”,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强化数据分析服务,为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预期引导;四是优化海外仓申报流程,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五是持续完善进出口退货措施,解决企业和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会上介绍,我们正在对23项措施进行评估,能够保留的我们都将保留,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调研针对现在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还要研究新的政策举措。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介绍,守国门是海关基本的职责,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责任。2022年海关税收入库2.28万亿元,增长13.6%。坚守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在入境人员中检出新冠阳性5.5万例,占3年口岸累计检出总数的67%,为夺取全国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作出海关应有贡献。
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表示,过去五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8年的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11万亿元,在“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商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国际消费品市场。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表示,2022年海关总署先后出台23项助企纾困支持措施,各地海关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为1300多条具体举措,今年将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同时将针对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研究新的政策举措。
近年来,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整体上金融风险收敛。在处置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既保持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切实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防范了道德风险,严肃了市场纪律,使得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各方利益和相关方面都能看到规则,形成正确预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强化,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城市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介绍,2022年,全国海关检出新冠阳性5.5万例,截获有害生物58万种次,监管进出口危化品5.9亿吨,退运、销毁不合格食品、化妆品2900批,查获各类违禁品120万件,毒品2.8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2022年,在全球通胀创多年新高、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有力有效开展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可以说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绩。国内物价持续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涨幅始终没超过3%,全年涨幅只有2%,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和粮食安全一样,能源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面对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的复杂形势,国家发改委扎实推进能源产供销储体系的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进口日益多元,储备能力持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效也显著。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从今年情况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城镇就业需求均创新高,就业扩容提质依然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但我们更要看到,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显效,企业等经营主体恢复发展,带动用工需求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形势将稳定向好。去年我们定的新增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实际完成1206万人,比计划目标多100万人。今年确定的目标是1200万人左右,比去年目标多了100万,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对稳就业的信心和决心。
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20万亿元新台阶,增量6.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GDP;在全球通胀达到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0%;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截至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在3.1万亿美元水平之上。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县域商业扎根在农村,服务着县域范围内7亿多人的生产生活和就业;县域商业联通城乡,是城乡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流通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中央一号文件对这项工作作了部署。过去几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服务品质,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人民银行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贸易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在投资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围绕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我们将建立台账式的管理机制,构建清单化的服务模式,健全兜底帮扶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帮助更多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落实好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关键是在“提升”上下功夫。“提升”的一个发力点,主要是以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性开放,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
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介绍,我国自由贸易区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十八大以前已经建了10个自贸区,十八大以后十年的时间又增加了9个自贸区,十八大以前有18个自由贸易伙伴,现在有26个。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协定网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这10年,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就业促进机制持续健全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中央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强化,就业帮扶措施不断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社保卡“一卡通”的功能在不断拓展,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以社保卡为载体,大力推行居民服务“一卡通”,开通更多的全国性“一卡通”应用事项,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使用社保卡更贴心、更方便。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介绍说,关于人口下降问题,从就业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峰值9.2亿之后开始下降,去年年末是8.76亿人。这种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还是在供给高位上的放缓,我国仍然是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近期,大家高度关注消费市场。今年以来,元旦到现在,大家都看到整个消费市场在逐步地、稳步地恢复,回暖势头比较明显。今年春节期间,商务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较上年农历同期增长27.8%,一些商圈人流熙熙攘攘,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养老金发放的问题,涉及到亿万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大家很关注。这些年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收入持续增加,制度运行总体平稳,有较强的保发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