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衣彩绘木俑

在火焰山脚下,新疆吐鲁番市区以东约40公里处,有一处方圆十平方公里的古代墓葬区,为晋唐时高昌郡即高昌国时期重要的公共墓地阿斯塔纳古墓群。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对阿斯塔纳古墓群206号墓葬进行保护性发掘过程中,发现70余件隋唐时期的彩绘泥俑和木俑,包括侍女俑、舞伎俑、宦官俑、武士俑、胡人俑以及天王俑和镇墓兽等,其中有三尊保存相对完好的舞伎俑,十分珍贵。
        它们是一组罕见的身穿绢衣的彩绘木俑,出土于唐代墓葬中,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这木俑制作工艺独特,头部和躯干分段刻制,用木条在颈下胶合,以便于组合成想要的动作形态。木雕头部彩绘面貌,面庞饱满圆润,眉间花钿别致,纸捻成臂膀,外着锦绢小袖短襦,彩色长裙高腰曳地,花帛披肩旋绕颈臂。
        三尊木俑造型精巧,衣饰华丽,或雍容大气,或轻靡风华,神态多样活泼,绢衣色泽鲜艳。三尊木俑体形颀长秀美,短襦长裙搭配披肩的服饰风格与内地别无二致,集中展现了唐代雕塑的艺术水平和审美风尚。

绢衣彩绘木俑的前世

新疆特殊的气候使绢衣保存如新。绢衣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缂丝的发现。缂丝过去认为起源于五代,盛行于两宋。因为这三尊木俑的出土,我们发现原来缂丝至少在初唐时期就已经出现。

绢衣彩绘木俑的今生

绢衣彩绘木俑出自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人物造型和服饰都体现了初唐时长安的流行风尚。“西域美女”木俑遍身的绫罗锦绢,皆是当时中原的时尚衣料。中原文化对西域文化影响之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