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明:矢志不渝的绿色筑梦人
2022年07月18日 09:53:3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环保人物】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行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一片占地100亩的果园枝繁叶茂,成了当地人避暑的好去处。来这里游玩的人经常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园子里转悠。他有时会蹲下拔杂草,有时会拿着小桶给小树苗浇水,和园林工人们聊聊天,这位老人便是入选2021年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的王延明。
从1985年开始种树,如今已经过去了近40年。王延明已是一位90岁的耄耋老人,植树播绿已经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如今他已经不再植树,但这片他亲手种下的果园,依旧是他的牵挂,只要身体状况允许,王延明老人都会骑着电动车,到这片园子里转一转,就像看望他的孩子。
1955年,23岁的王延明从河北老家来到克拉玛依,先后从事钻井、修井、采油等工作,感受最深的就是满目荒凉。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建在戈壁滩上,上世纪70年代,王延明到二厂任厂长时,厂里没有一棵树,到处光秃秃的,八九级的风说来就来,裹着戈壁滩上的小石子,打在人脸上生疼。一场风过后,景象惨不忍睹,电线杆倒了,抽油机都得停。
“厂里留不住职工,一年光调走的就有三四百人。”王延明说,那时候他就想,要是在白碱滩种上树,改善职工们的生活环境,那该多好啊!
1985年,他因病辞去了采油二厂厂长的职务,退居二线。退下来后,王延明一门心思搞起了绿化,他要实现心中多年的夙愿。
王延明带领十几名家属工成立了绿化队,对采油二厂的绿化进行了详细规划和设计,发誓要把绿色植入厂区。
采油二厂所在的白碱滩,土质含碱量高、含水少,风沙大,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树栽上了,浇了水,但水不往地下渗,结果树全死了。经过研究,王延明发现地下全是胶泥,不渗水,栽不活树。没办法,只有换土。换土第一年栽不活树,得先浇水排碱,第二年才能种树。
到了第二年,树终于活了,王延明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投入绿化工作,带领家属工去帮别人掏厕所,节省下买肥料的钱。请厂里的小伙子下班后帮忙焊接一下旧料,做了几千米长的水管线。
自1985年,采油二厂的绿化覆盖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树木成活率由不到30%提高到了99%以上,并在白碱滩上种活十多种果树,乔木、灌木类各十余种,花草种类达到了60多个,绿化率上升到40%。
二厂厂区环境在一点一点改变。王延明和队员们在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街心花园,还盖了一座花房,在厂区种了万余棵树。昔日光秃秃的盐碱地被绿树鲜花环绕。不但二厂的职工有了纳凉休闲的地方,周围其他厂子的职工也都往这里跑。慢慢地,别的厂区也都开始种起了树,油田上的绿色逐渐多了起来。
二厂周围没地种树了,王延明又打起附近垃圾场的主意,这么大块地堆垃圾太可惜了!说干就干,找来推土机把地推平,王延明和他的绿化队把种树的主战场转移到垃圾场。花了两年时间清理垃圾,然后种上果树,开辟出一片瓜果蔬菜地。
30多年过去了,昔日垃圾场“换上”绿装,杨树与榆树组成防风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苹果、李子、海棠果、杏子等多种果树,垃圾场也改名为延明园,成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的一景,成了克拉玛依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当下,苹果、李子、海棠等果树枝头挂满了累累果实,再过不久,果实成熟,会有络绎不绝的游人来园子里采摘。
多年执着播绿,王延明先后获得自治区绿化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奖等诸多荣誉。王延明的行为也感染了一大批克拉玛依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绿、植绿、护绿的行列。义务植树已成为克拉玛依市民的自觉行动,义务植树模范也层出不穷。党员有先锋林,团员有青年林,军地有共建林,家庭有惜缘林,百姓有防护林。克拉玛依市也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如今,当初的绿化队工作人员相继退休,延明园也交由白碱滩区政府管理,成为克拉玛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延明又多了一份工作,给孩子们讲述他植树造林的故事,给青年讲述石油大会战的故事,王延明也成了年轻一辈人口中和蔼可亲的“王爷爷”。
“虽然我干不动了,但我可以给年轻人讲讲以前的故事,让爱护环境、植树播绿的好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克拉玛依的绿色越来越多。”望着他亲手种下的参天大树,王延明话语中充满激情,依旧不忘自己的终生使命。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