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白色污染不妨多些正向激励

2023-03-21 09:06:2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时评】

  张蓓

  21支残膜回收机组在田间各显身手,残留地膜被迅速搂起打成捆,回收残膜能力最强的机组,不仅获得了奖金,还收获了随之而来的订单和潜在客户——一直以来,农田残留地膜治理都是难以根治的“老大难”问题,而近日轮台县的这场农田残膜机械回收大比武,以奖促优的正向激励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农田白色污染治理课。

  攻克农田残膜治理这一难题,固然需要法规制度的监管约束,但也必须正视客观因素造成的困难。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好处,对于地处干旱区的新疆来说毋庸多言,但多年来重使用、轻回收,残留在农田中的地膜破坏了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污染农村环境,产生的种种问题不可轻视。虽然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和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都认识到了残留地膜导致的危害,各地也积极响应自治区号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2年,新疆农田残膜回收率已达81%。但目前,我区农田白色污染治理仍然存在成本高、机械清理效果不理想、残膜回收再利用难度大等现实问题,难以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顽疾之所以难根治,往往有多重复杂因素的叠加。而通过正向激励机制将正面行为不断强化,能够在多重复杂因素中激活主观能动性,为解决问题寻找到突破口。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正是地方职能部门瞄准问题和困难,以正向激励机制推动问题解决的有益尝试。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既然避“残膜之害”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那么就要在趋“治理之利”上加一些砝码,进而吸引相关各方积极投身到这场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的攻坚战里来。以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之一的甘肃省高台县为例,农户使用地膜可以“以旧换新”、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享受“以奖代补”等政策,实现了农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良性循环。无独有偶,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精河县托里镇伊吉林莫墩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文秀建议,将废旧地膜回收作业列入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范围,对残膜回收工作按照亩数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同时也对废旧地膜加工末端处理环节给予专项资金扶持。高台县的政策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代表的建议是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都证明正向激励机制在解决问题方面能够充分调动起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农田残留地膜治理具有借鉴意义。将这一思路扩展到地膜的生产、使用、回收全链条上,在高强度厚膜和可降解生物膜的生产使用、高效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发、地膜回收利用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支持,让农户、合作社、企业都能从残膜治理中获利,相信会有更多好点子、好路子汇集到攻克农田白色污染治理难题上来。

  眼下正值春耕春种时节,也是又一轮为农田“减塑”工作的开始,希望一片片铺膜整齐的条田里不仅孕育着收获,也能再少一些白色污染,多一些绿色发展。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马新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