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快评丨家校合力让青少年远离抑郁

2023-07-04 23:30:31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岳燕云

  近日,我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布《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将体育和健康学科列为仅次于语文、数学的第三大重要科目,同时还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不难看出,今后学校将推出一系列措施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当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一过程家长也不能缺席。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接近成年人。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更是一种痛心疾首的现实。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远离抑郁症的困扰和伤害,已经刻不容缓。

  青春年少,正是活泼好动、积极向上的阶段,何以抑郁?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个中缘由,当然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青少年抑郁普遍与学习压力、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等密切相关。学习成绩难以满足父母的高期待、家庭关系不和谐、校园欺凌等,都有可能加剧孩子的心理负担。一些问题或许看似不大,可当它们交织在一起,每个都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加之未成年人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如果总是得不到期待中的回应,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心理不能承受之重。由此可见,青少年的许多心理问题与生活、学习环境关联度极高,要让更多青少年远离抑郁,心里充满阳光,需要家校合力。

  为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喝、安全问题,还要正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许多孩子之所以患上抑郁症,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甚至被歪曲是根本原因。比如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逼迫孩子学习,而对孩子遇到的学习之外的交友、兴趣培养等困惑丝毫没有觉察或者视而不见,一些家长虽然关注到了却直接将其断定为是孩子为不学习找的借口。长期不能正视孩子的心理需求,不仅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更是对孩子自我价值的严重否定。绝望与无助蔓延,心理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家长要正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化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青少年抑郁症比例就会大大降低。

  心理的危机,不能只藏在学生的“心里”。学校要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要让青少年了解更多抑郁症的防治知识,为青少年抑郁症早发现、早治疗提供预警。《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发布,必将推动各中、小学补上心理健康教育短板。但要让心理健康课程真正起到预防心理疾病的应有作用,中、小学还应配齐专职教师、开足课程,同时也要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防治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能成为“成长盲区”。家校合力为青少年撑起心理健康保护伞,才能护佑祖国的花朵快乐成长。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姜岚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