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快评丨讴歌烈日下的坚守,更要保障“烤”验下的权益
2023-07-18 10:22:2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侯辉
连日来,酷暑热浪席卷天山南北,刚刚过去的周末,新疆多地气温突破40℃。就在不少人选择进山纳凉、空调避暑,甚至戏称“联系后羿”时,建筑工人、外卖小哥、公安民警、环卫工人……这些户外劳动者仍在酷暑中坚守。他们兢兢业业挥汗如雨的模样,让人尊重也令人心疼,理应得到赞美和致敬,同时他们的健康、安全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障。
高温“烤”验事关生死绝非危言耸听。7月2日,北京一名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离世。有数据显示,去年夏天,全国至少有35人因中暑死亡,其中以户外工作者居多。这些惨痛的事故都在提醒我们,当前高温已经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安全的“隐形杀手”。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造访,即便是以夏季凉爽著称的新疆,也是气温动辄38℃、39℃,甚至40℃也不鲜见。各相关部门、用工单位和劳动者都要意识到,当下高温极端天气对健康安全的潜在威胁,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高温。
高温送“清凉”不能止于西瓜、绿豆汤。7月15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施工现场采取错峰施工,让工人在最炎热的时段休息。由于新疆早晚温差较大,户外工作者错峰作业,近年来已在建筑工地等户外工作场所推广。除了新疆的这些举措外,国内一些地方也在为保护高温下的劳动者积极创新,比如东莞清溪城管分局日前为环卫工人定制了透气性和吸汗性更好的工作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单位、机构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的降温福利仍然是绿豆汤、西瓜、矿泉水等“老三样”,事实证明,这些简单传统的消暑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愈演愈烈的高温压力,而更加科学系统的长效措施,才是当前保障劳动者高温权益的迫切需要。
保障劳动者的高温权益,不能沦为纸面福利。 2012年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露天作业的时长,以及高温津贴发放等都有明确规定,但是一些单位因赶工期、抢效益,仍然存在高温作业超时、高温津贴被防暑降温物资冲抵等现象。此外,外卖员、导游等职业很难自行控制工作时长。这些现实问题,不但需要更加刚性的机制,严格监管相关单位、行业落实各项措施,还需要相关部门对新就业形态下从业者的高温保护,探索新的措施。
为烈日下的劳动者撑起绿荫,不仅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也体现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温度与成色,因此,当我们讴歌那些烈日下的坚守时,更要与时俱进地保障他们在“烤”验下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