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旅游”应囤出双赢
2024-03-20 10:03:5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囤旅游”带来的市场热度和发展契机,需要我们在旅游的事前事后服务中加强特色培育和品质建设,不断满足市场多元需求,让旅游消费者在“囤”中感受到更便利、更贴心、更实惠的服务,让“囤旅游”囤出双赢、多赢
张国栋
据3月14日《工人日报》报道,当前,越来越多的旅行爱好者选择“囤旅游”的消费模式,即提前预订机票、门票、住宿等,先囤起来再择机出游。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在囤购旅游产品时,应根据自身需求选取合适的品类,避免冲动消费,要充分了解使用条款,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合法渠道维护权益。
“囤旅游”让旅游的灵活性不断增强,既能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供需双方的成本。尤其在价格合适时,提前购买机票、门票,预订住宿等,有利于节省旅行开支,激发消费者深度旅游的热情,这也是受到市场青睐的关键原因。有平台发布的《2023年度“囤旅游”报告》显示,2023年“囤旅游”的消费者规模比2022年同期增长超过1倍,2023年“双11”,“囤”度假旅游产品的“95后”和“00后”消费者人数,比2022年同期增长超过3.3倍。可以说,“囤旅游”已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和趋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囤旅游”也面临一些问题,临时加价、出行限制、不确定性因素等,很容易影响“囤旅游”消费品质和消费体验。而一些旅游企业只注重前期拉销量、冲业绩,不顾售后的服务质量等,更是让“囤旅游”的消费者大呼上当,叫苦不迭,不仅损害企业良好形象,也对整个旅游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传统的旅游消费被认知为一种即时性消费产品,“囤旅游”让旅游产品从即时性产品变成可远期兑现的产品,给商家的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客户管理等带来变化。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囤旅游”应该囤出旅游服务的质效提升、旅游市场的健康活力。为此,除了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产品方和平台方更应心系游客,不断促进旅游服务提质增效。一是要通过了解游客需求,推出更加灵活、可靠、有品质保障的旅游产品。二是对产品的使用条款进行充分展示和事先告知,不能故意模糊关键信息,欺瞒误导消费者。三是平台方还应该做好供应商的管理,将游客评价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帮助其做好产品优化。
“囤旅游”带来的市场热度和发展契机,需要我们在旅游的事前事后服务中加强特色培育和品质建设,不断满足市场多元需求,让旅游消费者在“囤”中感受到更便利、更贴心、更实惠的服务。这就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因势利导,守土有责,严格规范预售旅游产品营销行为,维护好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从而形成合力,让“囤旅游”囤出双赢、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