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不应“游而不研”“游而不学”
2024-07-29 18:18:5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沈祖孝
每到暑假,各类研学游备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家长希望孩子在这个“行走的课堂”中,拓宽视野、收获知识、锤炼品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现实中,部分研学游却偏离了初衷,孩子们成了匆匆过客,穿梭于名胜古迹、科技展馆等,留下的仅是浅尝辄止的足迹,心灵的触动与知识的沉淀却寥寥无几。这样的“走马观花”,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研学游深刻内涵的曲解。
研学游,本质上是一场融合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的深刻教育之旅。“研”是基础,“游”是载体,“学”是目的,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启迪智慧,滋养心灵。教育部等11部门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这一创新举措无疑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铺设了新的跑道。
要让研学游回归其本真,首要任务在于科学规划与精心设计。需根据学生年龄、兴趣、学科需求等,量身定制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研学项目。每一站都应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融入互动环节,如专家讲解、动手实操、沉浸体验等,让研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研学中学有所获,心有所悟。
近日,在“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暑期研学之旅中,笔者见证了学生们在北京、山东的研学全过程。此次活动,主办方精心策划,配备了思政教师,每到一处,讲解员都会生动地讲解历史与文化,还设置了专家讲座和互动交流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了知识的积累与心灵的触动。
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服务标准,防止研学之名被滥用;研学机构则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高质量的研学项目;家长也应审慎选择适合孩子的研学项目,鼓励他们在旅途中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广泛交流。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让研学游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