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丨麦田里也能“长”出新质生产力

2025-03-07 09:20:0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高娃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住疆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威带来了一把麦穗。这把麦穗可不简单,这就是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新春37号。它品质优、产量高、筋力强,去年在北疆片区亩均单产已超750公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之举。这把麦穗就是麦田里“长”出来的新质生产力,展现了新疆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气、动力与信心。

  麦田里“长”出新质生产力,我们有底气。新疆土地辽阔、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无论是粮食总产、单产还是耕地面积、耕地后备资源都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2024年,新疆粮食播种面积4440万亩,粮食总产466亿斤,全国排名上升到13位,粮食单产1050斤,首次跃居全国第一。这是新疆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底。

  麦田里“长”出新质生产力,我们有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疆有着强烈需求与动力。农业产业在新疆“十大产业集群”中占据重要分量,只有不断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才能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水平,提高新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的贡献度,让“中国碗”装更多“新疆粮”。这既是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的战略需要,也是新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麦田里“长”出新质生产力,我们有信心。新疆人脚踏实地、敢闯敢干的精气神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改革精神、创新意识不谋而合。昔日戈壁荒漠如何变成“西部粮仓”?“区内平衡、略有结余”的粮食工作方针为何调整为“区内结余、供给国家”?近年来,新疆以改革破难题,抓住“水”命脉、激活“芯”动力、深耕“慧”种田,持续加大水资源科学高效调度,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生产结构,让低产田变成“吨粮田”、盐碱地变成“致富田”,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好光景。

  给“三农”一个恰当支点,就能撬动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而新质生产力是其关键所在。让乡村振兴与新质生产力融合互动,必能在希望的田野上干出一番新事业。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宁艳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