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下的“光明接力”
2022年08月13日 10:00:09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暖新闻】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
8月11日8时许,玉苏甫·肉孜躺在乌鲁木齐爱尔阿迪娅眼科医院的病床上,竖起耳朵听楼道里的脚步声。
“1床,请到检查室。”终于,玉苏甫听到了护士的声音。
一层层纱布揭开,顿时,眼前一片光明!“能看见光还有颜色了!”35岁的玉苏甫开心得像个孩子。
8月10日,乌鲁木齐市重点城区实行临时性静态管理措施,来自拜城县和乌恰县的角膜白斑患者玉苏甫、张元金也顺利完成了左眼角膜移植手术。
取眼角膜,着急!
玉苏甫和张元金都是“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乌鲁木齐站的被救助者。2019年,玉苏甫遭遇车祸,至今身体里还打着钢钉,不能干体力活,生活比较困难。张元金是一名装修工人,两年前右眼做了晶体移植手术,左眼患角膜白斑后,辗转多家医院寻找眼角膜无果。
8月10日,乌鲁木齐爱尔阿迪娅眼科医院办公室主任羊金凯值完夜班,10时32分接到居家同事交给的一个重任——到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附近取从广西辗转约3800公里快递来的两枚眼角膜。
“以往从疆外眼库调用眼角膜,都是由有冷链运输资质的物流公司承运,再送到医院。”羊金凯说。
“眼角膜很珍贵,使用更是有时限要求!”规划好路线、开好情况证明、联系好对方,羊金凯迅速赶往约定地点。12时01分,上海升升物流有限公司配送人员张树禄和羊金凯完成了眼角膜交接。
“虽然不知道箱子里是什么,可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肯定不能耽搁。”张树禄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筹备手术,紧张!
在返回的车上,羊金凯给3位医院负责人和手术相关人员一一打了电话,眼角膜有了,手术越快做越好。
两名患者的眼轴都存在畸形,这给角膜移植手术造成很大难度。同时由于疫情,原本邀请的北京专家来不了,怎么办?
“我们为患者制定了3套手术方案,决定协调外院的眼科专家前来手术。”乌鲁木齐爱尔阿迪娅眼科医院副院长帕尔合提·木合买提说。
13时,住在同一间病房的玉苏甫、张元金接到禁食准备手术的通知。而此时,取回眼角膜的羊金凯却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协调正在居家的外院眼科专家、医院的麻醉师出小区,从外院调用专家惯用的手术器械……
经过一个片区管委会、两个社区、两家医院的多名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开辟绿色通道,18时40分,手术人员、手术器械全部到位。
重见光明,欣喜!
19时,玉苏甫、张元金两台手术先后进行,各用了50分钟左右,都非常成功。这让参与手术的帕尔合提长长舒了一口气。
“没有辜负眼角膜捐献者的爱心,也没有让患者失望。”乌鲁木齐爱尔阿迪娅眼科医院负责人古丽仙·帕尔哈提欣慰地说。
11日,玉苏甫和张元金左眼拆除纱布,时隔多年重见光明,两人开心地凑在病房窗户前看风景。
12日,玉苏甫左眼视力已提高到0.2,张元金也提高到0.12。
“他们的视力会逐步恢复,若条件允许他们一周内就能出院。”帕尔合提说,两人术后还要接受抗病毒、抗炎、促生长、抗排斥的康复治疗,需要3个月的恢复期。
从接到取角膜的电话,到完成手术,这是一场“光明接力”,更是无数爱心的传递。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